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稻蟹养殖每亩增收超千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7月27日
版次:
10
稻蟹共作,可实现种植养殖双增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古诗词中为我们描绘的一副传统农业图景。而在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水稻基地中,上演的却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新一幕:直升机飞防施药,螃蟹在稻田安家……稻蟹共作,已成为此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显著标志。
7月下旬的吉林正值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也是水稻进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前往镇赉县的途中,随处可见绿油油的水稻随微风起伏,远望如绿浪翻滚。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则是一块标有“稻蟹共生”显著标志的水稻基地。
镇赉县是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种植面积达145万亩。“稻蟹共生”种植方式的引进,源于当地生态农业理念下的一次有益尝试。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水稻亩产并不高;且不少养殖户在湖里养殖河蟹,造成了水体氮磷污染,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如何能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水稻增产、百姓增收?经过摸索,最终镇赉县决定向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都极为相似的辽宁盘锦市学习,于2018年左右开始进行稻田养蟹的尝试。
“简单说,这种生产模式就是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河介绍,河蟹与水稻是一对黄金搭档,河蟹喜欢摄食螺类、水生昆虫、杂草等危害水稻生长的动植物,其排泄物含有水稻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高高挺立的水稻则能为河蟹遮阳、提供隐蔽场所,利于其换壳、生长及躲避敌害生物;此外,河蟹还是有机水稻种植的“天然监测官”,因为化肥会让稻田水体里的氮磷含量异常升高,造成水质败坏,危害河蟹健康,甚至导致其死亡。农药一旦使用不当,可能直接导致河蟹死亡。因此,“稻蟹共作”培育的水稻往往是有机稻。“不施追肥、不洒农药。”边忠和说。
从2019年起,镇赉县培育的越冬蟹苗获得成功,结束了该县蟹苗必须大批量外购的历史,也降低了运输蟹苗途中的损失,保证了蟹苗体质,为养殖户节约了成本。经过多年生态管理,如今,镇赉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蟹1万亩。据专家测算,稻田放养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可实现稻蟹亩产15公斤,有机稻谷亩产500公斤,每亩稻蟹综合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
□孙冰洁
稻蟹共作,可实现种植养殖双增收。
上一篇:
罗非鱼饲料或转向低蛋白方向
下一篇:
广州海关烤鳗出口大幅增长
上一篇:
罗非鱼饲料或转向低蛋白方向
下一篇:
广州海关烤鳗出口大幅增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