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头活牛屠宰加工后由2万元变3万元

广西都安县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助力农户增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8月12日版次:09

  ①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

  ①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②大都华牛从澳洲引进4000多头安格斯纯种牛。

③由产业园主导,企业牵头建立了肉牛屠宰加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肉牛深加工基地。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黄子民
记者 李峙贤 统筹 叶定泽

  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大石山区,“九石一土”的地貌,使都安人民靠山却不能吃山。但都安人因地制宜,推进“贷牛还牛”扶贫产业,实现产业致富。2019年,广西都安优质肉牛肉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牛羊产业更上一层楼。
14万人受益“贷牛还牛”模式
  近日,记者走进产业园肉牛养殖核心示范区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看到工人正在用铲车整理喂牛的草料。“我们把玉米、牧草等按比例调配,确保牛群营养均衡。”广西都安大都华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都华牛”)技术总监石清柏介绍。
  据了解,大都华牛是产业园牛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从澳洲引进4000多头安格斯纯种牛,经过两代繁育后,一部分在自营牛场里圈养,一部分则通过“贷牛还牛,联建联营”形式,转到贫困户个人或合作社里进行饲养。
  都安镇兴村村民苏建坤与陆飞琴夫妇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原先仅靠种植5亩玉米地艰难度日。2017年,都安提出“贷牛还牛”政策,苏建坤领到了两头牛犊。2020年,苏建坤卖牛获得接近3万元的利润。据都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都安县已发放牛犊38622头,带动贫困群众31017户共计139576人。参与“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的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
  目前,产业园内建成万头种牛基地3个、乡镇中心牛场19个,成立牛羊合作社247家,投入2000万元新建牛舍13000多个,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发展新格局。都安养牛规模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超过15万头。
牛粪加工有机肥为农户增收
  “贷牛还牛”也在求新求变。石清柏介绍,几年前农户育肥收益可以超过4000元/头,近年来架子牛和肥牛价格倒挂、饲料涨价,农户收益空间变窄。有养殖户告诉记者,今年每头牛的利润仅有1000多元。
  针对市场行情变化,产业园开始推行“贷母牛,还犊牛”的发展模式。石清柏告诉记者,现在把怀孕母牛贷给农户,产犊后农户卖牛犊的利润在4000元以上。育肥的攻坚环节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则由公司来完成。
  产业园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提升农户肉牛养殖技术。据介绍,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合作,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专家,开展“贷牛还牛”专项咨询与技术培训。截至2020年底,产业园共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144期,培训贫困群众1.69万人次。
  此外,产业园积极开发新的增收点。据介绍,通过自建有机肥加工厂,产业园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成品价格在800元/吨左右。通过“粮改饲”政策,都安推进高秆玉米、牧草和构树种植,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融合发展。当地种植户介绍,村里的养牛合作社会收购农户种植的牧草,“每亩牧草田年产量在20吨左右,回收价是180元/吨,一亩地多挣3600元。”
产品最快7小时抵达大湾区
  都安县同步谋划布局全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更多产业附加值留在都安。为此,由产业园主导,企业牵头建立了肉牛屠宰加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肉牛深加工基地,引进德国肉牛屠宰流水线,以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都安嘉豪”)为主体,推进牛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通过冷链运输,产品最快7小时可抵达大湾区。都安嘉豪办公室主任韦干流介绍,目前一头肉牛回收价格在2万元左右,通过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销售,一头牛大概能产生3万元营收,相当于每头牛多赚了1万元。
  同时,产业园着力打造都安本地肉牛品牌。2019年,在产业园的助推下,都安嘉豪注册了“大都华牛”“瑶山牛”等品牌商标,在两广地区开设自营店和投放了200多台无人销售机。目前都安嘉豪所有线下渠道年营收达到1亿元以上。
  ①都安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②大都华牛从澳洲引进4000多头安格斯纯种牛。③由产业园主导,企业牵头建立了肉牛屠宰加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肉牛深加工基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