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莫让扶贫资产 变成“死资产”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4月28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脱贫攻坚期间,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扶贫领域,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主要包括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三种类型。其中,公益性资产主要包括水电路气房、农田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一般来讲,只要路有人走、设施有人用,这类资产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发挥作用的机制更为复杂,需要做的工作更细致,如果操作不当,也更容易成为“死资产”。
总体来看,数量庞大的扶贫资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确实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财政投入、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社会扶贫等,不少贫困乡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在产业扶贫的支撑下,贫困户收入明显增长,许多地方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然而不能忽视,还有些地方在前期产业选择时没有把功课做足,或是忽视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产业,导致“水土不服”,或是没有摸清市场、盲目上马项目,导致“建成”即“倒闭”,最终沦为闲置无效资产。
眼下,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告捷,但接下来还有几年过渡期,对一些重点地区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谁最了解本地老百姓需要什么?一定是当地的干部和群众。所以在“扶”的过程中,务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扶上马送一程”,也是要以此激发内生动力,让这些地方的资源和资产进入良性循环,让当地产业有独立健康发展的能力。 □赵新宁
上一篇:
“同命同价”
下一篇:
职称评审政策“利好”有助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上一篇:
“同命同价”
下一篇:
职称评审政策“利好”有助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