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山寨食品”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1月10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为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即日起,安徽省阜阳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将联合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督查行动。(11月8日《颍州晚报》)
@谢庆富:农村小超市里的一些食品看起来很“面熟”,不过只要消费者仔细看就能发现“不一样”:饮料“营养抉线”看起来很像“营养快线”,方便面“康帅博”像极了“康师傅”……这类模仿知名品牌包装的“假冒产品”被人们戏称为“山寨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假冒伪劣充斥着农村市场,让被忽悠的农村群众身心健康面临隐忧。但也有部分农村群众并非“不明真相”,他们知道农村超市货架上的部分食品是“山寨食品”,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部分农村群众不惧怕甚至欢迎“山寨食品”的原因在于,这类冒牌货通常比正品货便宜一些。“假货又吃不死人,便宜才是王道”,部分农村群众的这种心态,是“山寨食品”能够在农村市场扎根的重要原因。
@邓浩:应当看到,目前农村居民的理性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整体上还不够强,很多人并不在乎食品是否“山寨”,而是更看重价格是否便宜,一些人虽然希望购买信誉可靠的食品,但却缺乏对假冒伪劣的认知和辨识能力。这便使得山寨食品能够“横行乡里”。
而山寨食品屡禁不绝,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农村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市场较为分散,很容易出现盲区和堵点,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合理调配监管力量。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持续改善,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比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和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晨曦:筑牢农村食品安全底线,把功夫下在平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夯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依托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予以全面监管,对制售、贩卖假冒伪劣予以严厉打击,又要增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意识到山寨产品、“三无”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只有人人都成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监督主体,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来,才能让不法分子、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无处遁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出重拳、下猛药,持续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环境,保障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牢牢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才能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
践行“以竹代塑”,共建美丽家园
下一篇:
夫妻辞职进村生活 仰望星空期待融合
上一篇:
践行“以竹代塑”,共建美丽家园
下一篇:
夫妻辞职进村生活 仰望星空期待融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