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钻空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15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期,随着暑期参观、研学热潮的到来,部分热门博物馆再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然而,原本预约一空的门票,却频频被曝能通过加价代抢、捆绑服务等方式得到,引发不少网民质疑。群众对“黄牛”加价代抢最直接的不满是此举破坏公平。大量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线上预约渠道,尽管参观名额相对有限,但每个人都有通过公平预约获得参观门票的机会。而第三方加价代抢让人人平等的机会变成了“花钱者优先,价高者先得”。(7月13日新华社)
  @王天星:从目前情况看,要彻底解决“黄牛”倒卖首都热门景点门票问题,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要提升景区门票预约系统的智慧程度,准确识别谁是真正的游客,谁是坑人的黄牛。二要适当优化热门景区的容量和门票售卖方式。游客不能被有限的景区流量给拦住,更不能被“数字鸿沟”给阻挡。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长的环境,热门景点门票系统的设计者不能把白发苍苍的老者也视为网络时代的高手,期望老年人也能把手机、网络玩得娴熟。还是要给不会使用手机、网络的老年人,多一点人性化、适老化、无障碍的选择。三是要继续强化对“黄牛”的打击。
  @土土绒:无论如何,“黄牛”猖獗,堵塞了游客的正常预约渠道,扰乱了参观秩序。我国从2008年开始,推动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这些年来,免费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院)等场所,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块靓丽“金字招牌”,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但是,“黄牛”泛滥却成为这块“金字招牌”上的一个瑕疵。
  公共文化资源非常珍贵,只有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对于扰乱市场秩序的门票“黄牛”,必须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打击。博物馆、景点也应听到群众的呼声,不断升级购票平台系统,提升识别、预警“黄牛”的能力,尽可能堵住倒卖门票的漏洞。
  @郭艳慧:从演唱会、医院挂号再到旅游景点,黄牛倒卖乱象屡禁不止,无视规则投机倒把、赚取利润已属违法,在疫情防护尚未完全解除的大背景下,更是撕开了风险的口子。单纯借助网络平台的交易过程并无核实买家健康状况步骤,倘若买家并不满足在公开场所活动的条件,甚至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而不自知,这种兜售门票的行为无疑也兜售了风险,使公园景区为疫情防护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
  没有买就没有卖。作为公民,要坚决抵制黄牛门票。经历了漫长的居家隔离生活,外出活动心情可以理解,而购买黄牛门票不仅助长了这种违法行为,也是拿自己过去居家隔离做出的努力冒险;从景区公园管理方面来看,也要弥补疫情防护中可能存在的疏漏,进一步落实限流措施和实名制购票的配合,别给黄牛票贩留出可乘之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