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机器人导航精准置钉

脊柱侧弯少年重挺腰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7月27日版次:11

  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对比。

  手术规划引导精准置钉。

  南方农村报讯 (通讯员李光建 林巧文)随着一台C臂机360度环绕手术台采集患者的脊柱数据,骨科机器人三维系统重建出清晰的3D图像,在高精度光学跟踪系统的引导下,精准定位进钉位置及角度,辅助医生准确地把钉子置入患者脊柱内。
  这种科幻式场景,正是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近日开展的粤西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后路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患者是一名罹患特发性脊柱侧弯的15岁少年,脊柱扭曲旋转,椎弓根发育畸形,高科技骨科机器人的助力,辅助医生成功为少年完成了这例颇具挑战性的高难手术。
  7月25日,少年挺直腰杆出院,身高由170厘米“长高”至178厘米。
15岁少年“S”形脊柱侧弯
  “医生,他的手术能做吗?”今年七月初,15岁的桦仔在父亲陪同下,从信宜市钱排镇来到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求医。两年前,他就开始出现“高低肩”,腰部脊柱渐渐扭曲往左边隆起,因没有明显不适,桦仔及家人没有放在心上。随着时间推移,桦仔上身还在持续向左偏,右肩要比左肩高出一截。眼看情况不妙,家长趁着暑假带他到当地医院就医,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
  早期特发性脊柱侧弯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矫正,而桦仔已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只能通过手术矫正脊柱畸形,否则脊柱侧弯程度将持续加剧,不仅影响外观和身高,还会导致胸腹腔脏器受到挤压,影响心肺功能。
  矫正手术的关键在于安全、精准置钉,脊柱本身是三维结构,桦仔胸部以下的脊柱侧弯还伴有扭曲旋转,手术难度很大。更关键的是,钉子落脚固定部位为脊柱椎弓根,桦仔的椎弓根受发育畸形影响,截面面积远小于正常值,这意味着每颗钉子只有一次的置钉机会。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极大提高了手术置钉的精准度要求,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到脊柱周围的神经血管,造成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几经打听后,桦仔一家决定到高州寻找手术希望。
机器人导航辅助精准手术
  传统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往往依靠主刀医生的经验,面对桦仔这样的复杂病例,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敢保证手术成功。综合实际情况,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决定引入“黑科技”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医生可以通过骨科机器人实现自己想要的操作。”高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学科带头人黄春明介绍,骨科机器人主要是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相对于人工手术,骨科机器人借助高精度光学“透视眼”,术前能帮助医生完成数据采集及手术规划,术中可将虚拟的手术规划转变为现实的操作引导,最大限度保证钉道“不偏不倚”,达到避免神经损伤、减少传统手术在X线下反复调整次数的目的,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的同时,减轻医患所受的辐射量。
  目前,该院已先后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腰椎融合内固定、骨盆骨折等手术。
  7月7日上午,该院脊柱外科主任罗绍坚、副主任李小川带领邹其声、谭荣雄、卢明南等专家,联合为桦仔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后路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历时4小时。术后,桦仔“长高”了8厘米,成功挺直了腰杆。
高低肩骨盆倾斜要警惕
  专家提醒,特发性脊柱侧弯常见于10-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家长如果观察到孩子出现两肩不等高、弯腰时一侧背部高耸、骨盆向一侧倾斜、走路姿势不对称等情况时,应尽快就医,明确是否为脊柱侧弯,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联合爱心机构特别成立了“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公益救助项目,针对贫困患者提供救治资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