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秋来打板栗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9月23日
版次:
13
| 且听风吟 |
金秋时节,山里的板栗成熟了,岑寂中,传来松鼠“唧唧”的叫唤,仿佛在提示大家:“该打秋啦——”
趁节假日,我和同伴们顶着草帽,戴上手套,穿上长衣长裤,各自扛着长长的竹竿、拎着柳筐,在村口集合,沿着一条蜿蜿蜒蜒的山道,有说有笑有唱,朝着山中进发。
山深多杂树,树树皆秋色。可这难倒不了大家,眼尖的孩子,只要发现树梢挂三五成团、黄绿相间的刺球儿,其中有的咧开了嘴,露出圆润饱满、油光发亮的栗籽,就发一声喊,大家就一窝蜂围上去。
寂寂秋山,因一群孩子,仿佛从沉睡中醒来!
打板栗有一个口诀:“一摇二踹三用竿。”在山里长大的孩子,皆是攀爬高手,只见胆大的孩子“蹭蹭蹭”像猴子一样爬上树,随着一声“开始摇了,大家注意,别砸着啦!”就开始抱着一根结满栗子的枝条,如同元宵节舞龙灯似的摇。
直摇得,满地的阳光狂乱跳舞,一时间,像下了一阵黄绿色的雨,不!确切地说,是冰雹。树下的孩子,顿作鸟兽散,一时没戴好草帽,且躲闪不及的,不小心被刺球儿砸中,疼得“哇哇”大叫,夸张的表情,惹得树上树下的伙伴们哈哈大笑。
对于成熟度不够、不容易脱落枝头的栗子,大家开始用脚蹬踹,随着一声“开始——”大家一起发力,只见板栗树像触电似的,颤栗了一下,又一批板栗脱离母株,“扑簌簌”掉落下来。
仍有一些板栗挂在树上,像一闪一眨的星星,挑逗着大家的眼神。只见一枝枝竹竿纷纷举了起来,朝着那些“顽固”的板栗,敲打起来。为了不伤着树,大家采用旁敲侧击、刚中带柔的方式,通过巧劲形成了一种颤栗,让栗子痛痛快快脱落。
有意思的是,松鼠们见我们闯入它们的“领地”,有的顺着树身溜下来,有的则直接从树头跳下来,有的则弓身翘尾跃向另一株村上,流线型的小小身子,是那么的美丽、轻盈、灵敏。
听大人们讲,松鼠是这里的“山神”。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一年大旱,山中闹饥荒,山里能吃的,都被山民吃净。绝望之际,一群松鼠却逃难至此,正好充饥。就在此时,一位黄须葛衣、手持拂尘的老道恰好路过此地,劝道:“不要伤害无辜,天理轮回,自有好报。”人们听从劝告,放弃了捕杀。果然得以应验。来年春天,荒山野岭长满了板栗苗,几年后,树上结满了果子,人们不再为饥荒发愁了。
原来,这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竟是松鼠所“栽”。这群小精灵,可是收藏高手,大雪来临之前,它们从远山衔回板栗籽,藏进地洞、树根、岩缝……藏着藏着,竟将食物遗忘了。结果,在春雨的浸润下,这些种子开始发芽,渐渐长大,成为天然“粮仓”。
感恩之下,每打一株树,我们总要留一些板栗在树梢,让“山神们”好过冬!
不觉黄昏悄至,鲜红的日头衔着山峦缓缓西坠,桔红色的晚霞涂在板栗树上,一派静穆,满目辉煌,仿佛在静静燃烧,宛如一代油画大师梵高笔下鲜艳的暖色调。我们抬着一筐筐丰盛的果实,依依不舍朝着袅袅炊烟走去。
转眼一晃,中秋来了。
一团圆月照千里,打谷场上,坐满了赏月的人。一张张桌上,摆着月饼、汤圆,以及板栗制作的美食,其中,有我最爱吃的栗子糕、栗子羹、糖炒栗子,还有蒸栗,味美诚如古人所云:“山家蒸栗暖肥也,嫩也,暖也,尽栗之长,非老饕不知。”
一时食不完的嫩板栗,可悬于檐下,成为“风栗子”,冬日围炉看书,饿了,“嘎嘣”咬一口,清凉甜润,有水果味。
古人云:药食同源。《本草纲目》记载:“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可治筋骨断碎、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肿痛瘀血;生嚼涂之,令人肥健。”《千金方》云:“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今又逢秋。月出夜静,一个人在山道散步,只听见“扑簌”一声,一团苍黄的影子从枝头坠下,俯首一瞧,哦,那是一枚山栗。它落在草丛里,宛若一只小松鼠,睡着了。
——它,是在提醒我打秋吗?可我儿时的伙伴们,你们如今在哪里?
□刘峰
上一篇:
吼神
下一篇:
守秋
上一篇:
吼神
下一篇:
守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