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反复肝功能受损或因“风湿病”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10月10日
版次:
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黄睿 于霆峰
52岁的张女士因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但病情依然反复,直至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才明确病因——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同导致的肝功能异常。
专家提醒,反复肝功能受损,可能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当出现乏力、尿黄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检查。
乙肝转氨酶居高不下
张女士回忆,数月前她突感胸闷不适,自行买了些中草药服用,反而逐渐出现胃口差、容易疲劳的症状。后来,在当地医院检查,抽血结果提示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指标达640U/L,谷草转氨酶达582U/L,较正常值升高10倍多,随即住院治疗。
进一步检查显示,张女士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乙肝DNA定量升高。据此,当地医生诊断张女士为乙肝感染导致的肝损伤,予抗乙肝病毒、护肝等治疗。
在此期间,张女士不慎感染新冠病毒,出现了发热、咽部不适等症状。经治疗后,虽然发热等症状有所好转,但肝功能指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眼睛、皮肤逐渐发黄,尿的颜色也变得跟浓茶一样。
已经针对乙肝开展了治疗,为何情况还是不见好转?张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多方打听后,决定求助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王凌云教授团队。
抽丝剥茧揪“真凶”
张女士入院后,经详细检查,发现不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而且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减少,彩超提示双侧胸腔、腹盆腔积液,上腹部MR提示肝硬化、脾大……
针对张女士的复杂情况,王凌云教授组织了消化内科全科科内讨论,迅速总结患者疾病的三大特点:一是既往有乙肝感染的基础,近期服用中草药后出现转氨酶升高;二是新冠感染后出现黄疸、三系(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多浆膜腔积液;三是白蛋白水平虽低,但不足以解释患者的多浆膜腔积液情况。根据第一次讨论结果,团队为张女士完善腹腔穿刺抽液、胃镜、门静脉彩超、风湿免疫等相关检查,寻找更多“破案”线索。
胃镜显示患者没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穿刺液提示为渗出液,门静脉通畅,抗核抗体阳性,珠蛋白、补体低……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消化内科团队认为,患者很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了肝功能损伤。
多因素可致肝损伤
经再次详细问诊、回顾张女士既往检查,发现她在2021年已有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在由消化内科、风湿内科、血液内科组成的MDT多学科讨论中,专家一致认为,患者是多因素叠加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决定予积极抗乙肝病毒治疗,待乙肝病毒DNA定量降至正常后再使用激素。
后续,张女士经过激素治疗,肝功能持续好转,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回升,腹盆腔积液明显减少。后门诊随诊,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王凌云主任指出,肝损伤的病因有很多,临床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的肝损伤并不少见,尤其需要引起消化内科医生的重视。临床上遇到反复肝功能受损的病例,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当出现乏力、尿黄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检查。
上一篇:
机器人辅助一针肺结节穿刺活检
下一篇:
秋燥白睛溢血 雪梨羹清肺热
上一篇:
机器人辅助一针肺结节穿刺活检
下一篇:
秋燥白睛溢血 雪梨羹清肺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