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扩大汕头预制菜市场半径

汕头预制菜(水产品)省际宣传推介活动走进甘肃兰州、青海西宁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12月23日版次:09

  汕头预制菜(水产品)走进甘肃(兰州)宣传推介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黄俊杰)“汕头牛肉丸、鱼丸劲爽弹牙,比以往吃过的都要好吃!”在甘肃省兰州市,汕头牛肉丸、鱼丸、鱿鱼、对虾、紫菜、狮头鹅、卤制品、粿品等一批“汕字号”农产品获得采购商好评不断。
  12月15-17日,“预制汕味 飘香甘肃”汕头预制菜(水产品)宣传推介活动陆续走进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与两地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山珍联动海味
两地携手打造特色品牌

  12月15日,“预制汕味 飘香甘肃”汕头预制菜(水产品)走进甘肃(兰州)宣传推介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加快推动兰州、汕头两市政府和企业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促进两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介活动上,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颖指出,兰州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品牌培育,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级“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走出了一条“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资源禀赋、“甘味”品牌标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甘味农产品的好是好在‘独一份’,是好在‘特别特’,是好在‘好中优’,是好在‘错峰头’。”甘味品牌中心负责人白宏栋表示,甘肃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独一无二的天祝白牦牛、陇南油橄榄、兰州百合等具有独特口味和品质的产品,甘肃还是“千年药乡”和“天然药库”,是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当归、党参、大黄、黄茂、甘草等道地药材蜚声海内外。
  汕头市委农办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泽泉在现场表示,“初来甘肃,我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美,物产丰美,人文悠美,风景壮美。”他感受到汕头兰州两地区域环境各异,认为“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的大品牌思维值得学习。“相对而言,汕头人多地少,迫使我们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地发展农业,因此我们的食品加工业才能如此发达。”
  “晶华食品拳头产品‘晶华鱼丸’是传承先辈技艺制作而成的,有别于福建、江西、温州等地,具有潮汕特色。”汕头市晶华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郑辉凯指出,晶华鱼丸在传承非遗古法制作技艺的同时,融合现代标准化生产工艺,其本味纯度高、营养丰富,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美食跨界文旅
鲜美鱼虾游上世界屋脊

  12月17日,汕头预制菜(水产品)省际推介交流活动来到青海省西宁市。
  “物以稀为贵,物以远为贵,正因为我们之间的市场半径这么长,所以,牦牛肉在汕头的价值会很大,汕头的鱼虾蟹、狮头鹅、紫菜等,在青海西宁的价值也会更大。”李泽泉指出,汕青两地总人口过千万,实现两地产品互通,青海产品卖到汕头,汕头产品卖到青海,产品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汕青两地的合作既可以是美食产业合作,更可以是文旅产业合作。”
  “青海省精深加工产品还是比较少,与汕头的产业合作除了技术交流学习外,还欢迎汕头企业来青海投资建厂,形成更深羁绊的合作关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吴培存介绍,青海三文鱼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销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通过在青海投资建立三文鱼加工厂,能有效控制三文鱼销售中间成本。”
  两地合作空间广阔。青海省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不仅有秀美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在这里,以牛、羊、青稞等特色产品为基础制作的传统的藏族美食广受欢迎。而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物产同样丰富,长年绿蔬不断、果瓜飘香,为汕头美食积淀了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食材。
  “青海有青海湖、茶卡盐湖等旅游资源,汕头被誉为美食之都,将两地文旅与美食相结合,开展农旅互动项目,也是汕青产业合作重要表现。”广东耕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紫燕建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