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动保企业以价换量 部分单品价格剧降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7月25日
版次:
07
价格低、账期长,两者叠加让动保企业陷入窘境。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之娴
近两年,动保行业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在内卷之下,部分单品价格剧降90%以上,企业利润跌至面临亏损,从业者苦不堪言。
业内认为,价格战有非瘟后养殖端集中度提高,前两年养殖端行情低迷的原因,更有动保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今,行业正处在被动去产能的阵痛中。
多款产品价格跌出合理区间
近期,有上市猪企公开了一则疫苗、药品的招标目录。要求进入招标的国产全病毒圆环疫苗不超过2.85元/头份,圆支二联苗不超过3.85元/头份,国产伪狂犬弱毒疫苗不超过0.48元/头份,口蹄疫二联苗不超过1.76元/头份,猪瘟活疫苗不超过0.38元/头份。
“这放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有些单品价格降了90%以上。”一位在疫苗行业从业多年的销售总监赵雨(化名)表示。这并不是某个公司的独家要求,而是当前行业的普遍情况——一众动保产品的价格在养殖端已经越卖越低。
赵雨介绍,现在集团招标,都是先拉一批厂家竞标报价,如果报价没有达到预期,就还有二轮、三轮报价,直到价格低到预期为止。“现在不止大集团,很多中小猪场也开始搞投标,都想享受大规模采购的优惠。”
除了采购价格低,账期长也是企业一大困扰。有业内人士反映,有集团公司在某动保企业采购上亿疫苗产品,一年多账款还未结清,账期超过半年更是屡见不鲜。价格低、账期长,两者叠加让动保企业陷入窘境。
同质化严重是主因之一
动保产品还有多少降价空间?赵雨认为,动保行业本身降本空间不大,“现在企业已经没有利润,市场疫苗价格不如政府采购,已经有一些企业不跟进竞标降价了。”
另一动保企业销售负责人文超(化名)则持相反意见,认为降价还没有“到底部”。“这种价格战是无底线的,一些疫苗可能会降到几毛钱一头份。”他分析,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两三年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比较到位,普通猪病相对平稳,所以最关心的还是价格,也是迎合现在降本增效的需求。
但动保产品价格剧降除了养殖行情长期低迷、养殖端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当前我国兽药产能过剩、产品和工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不仅大企业想通过价格战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较小的新晋企业也会主动采取降价策略撬动客户。山东某新兴疫苗企业销售总监韩茗(化名)坦言:“不管客户用哪个厂家的产品,我们就比他们低10%。”
有中小型企业转型做小单品
以价换量,历来有之,但许多企业认为,当前的价格战有些过火,“食之无味”。
文超认为,如果厂家按照标准化流程实实在在地运作,目前价格已到达成本的边缘,加上设备折损、市场费用等,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陷入亏损。
多名动保行业人士认为长时间无底线的价格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文超谈到,动保行业综合成本相对固定,企业之间差异上下不超过20%。为了生存和运转,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采取一些降本措施。比如,裁撤销售人员,削减营销和服务费用,或采取大包装分装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接下来继续降价,就只能是降质了。”文超说,表面上是养殖户得到实惠,但最后很可能还是要养殖户来埋单。
据反馈,如今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产品组合、营销渠道和后勤保障,并大量出货来降本。而中小型企业产品线相对单一,在价格战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卢石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转型做市场上关注度和需求量都相对较少的小单品。比如输精管、洗衣液、猪只估重工具等。“这类产品用量不大,没有大企业竞争,价格相对稳定。但未来这类企业可能会逐渐边缘化,淡出动保市场。”
研发独家产品或是破局之道
如何破局?赵雨认为,企业或许需要往定制化、特色独家的产品方向寻找出路,“解决目前还未解决的难题,才能有更高的价值”。
从疫苗来看,目前仅有蓝耳灭活苗和腹泻三联苗价格较为坚挺,每头份分别在9元和10元以上。业内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类疾病的防控依然是一大难题,有能力改善问题的产品或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由此可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依然是动保企业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尽管行业极度内卷,我国动保的市场需求依然是巨大的。文超指出,动保的市场总需求量没有减少,近年来反刍和禽类的需求量都在增长。但当前国内兽药生产企业超过1700家,产能过剩严重,同质化严重,淘汰不可避免。
此前有专家预计新版GMP的推行将减少50%动保企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如今,动保行业正在市场的影响下被迫去产能。
上一篇:
下一篇:
卖一头牛倒赔七千元 肉牛养殖户陷两难困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卖一头牛倒赔七千元 肉牛养殖户陷两难困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