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明代网红小吃西瓜子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7月25日
版次:
11
| 闲话春秋 |
在明代的繁华街市,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手中不停忙碌,嘴角洋溢着满足的微笑。他们所沉迷的,正是那一颗颗小小的西瓜子。
西瓜子,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却在明代的饮食文化中掀起了一阵热潮。据明代《酌中志》中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这简单的几个字,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明代的时光之门。
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热闹的集市上,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个摊位前,围满了顾客,原来是在售卖刚刚炒制好的西瓜子。那西瓜子粒粒饱满,乌黑发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小贩手法娴熟地将西瓜子盛在纸袋中,递给满心期待的顾客。
明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对西瓜子情有独钟。在他们的书房中,常常能看到一盘西瓜子摆在案头。当灵感枯竭之时,他们便会轻轻拈起一颗,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那清脆的“咔嚓”声,仿佛是灵感的火花在碰撞。正如明代李渔所言:“瓜仁嗑罢心犹醉,书卷翻开意未休。”西瓜子成为了他们创作时的最佳伴侣,陪伴着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在达官贵人的府邸中,西瓜子更是招待宾客的必备佳品。每当有贵客临门,主人便会命下人呈上精心准备的西瓜子。宾主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西瓜子,一边谈论着时事、诗词,氛围融洽而又温馨。这小小的西瓜子,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而在寻常百姓家,西瓜子则是家庭聚会时不可或缺的欢乐元素。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分享着一天的见闻,手中不停地嗑着西瓜子。孩子们为了争夺最后一颗西瓜子而嬉笑打闹,大人们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眼中满是慈爱。这一刻,西瓜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当然,西瓜子的流行并非一蹴而就。在其刚刚兴起之时,也曾遭受过质疑和误解。有人认为嗑西瓜子是一种不雅的行为,有失风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瓜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人的心。它不再被视为低俗之物,反而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在明代的茶馆中,说书人在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英雄豪杰的故事,台下的听众们则沉浸其中,手中的西瓜子一刻也不停歇。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他们时而紧张地握紧手中的瓜子,时而兴奋地将瓜子抛向空中。那一颗颗飞舞的西瓜子,仿佛是他们内心情绪的宣泄。
赶考上京途中,学子们也会随身携带一包西瓜子。当他们在异乡的客栈中感到孤独和寂寞时,便会取出西瓜子,一颗一颗地嗑着,回忆着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笑脸。西瓜子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慰藉,陪伴着他们走过漫漫的旅途。
明代的西瓜子,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饮食文化的桂冠上。它见证了无数的欢笑与泪水,见证了人间的温情与冷暖。如今,当我们再次品尝这小小的西瓜子,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明代那独特的风情和韵味。
“嗑”出来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们在这一颗颗西瓜子中,寻味明代的繁华与沧桑。 □许海龙
上一篇:
手术服为何选蓝色或绿色
下一篇:
世说新语
上一篇:
手术服为何选蓝色或绿色
下一篇:
世说新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