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被蚊“叮”一口

小伙住进ICU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9月26日版次:06
  近日,一20岁小伙小陈(化名)在游玩返程途中突然四肢抽搐、发冷畏寒甚至出现晕厥症状送医后经诊断小陈是被蚊子叮咬后感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
  据医生透露,小陈平时有熬夜玩手机的习惯,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他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从而成为了疾病侵袭的“温床”。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其流行与蚊虫叮咬紧密相连,但并非每次叮咬都会导致感染,通常在个体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发病。该病主要侵袭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疾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这些表现往往容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然而,若未能及时得到规范治疗,病情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等严重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此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失语、肢体瘫痪、精神失常等,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据统计,该疾病的死亡率高达20%。
  乙脑的传播主要通过蚊虫媒介完成,其中三带喙库蚊是最为主要的传播者。它们先叮咬体内携带乙脑病毒的猪等动物,然后再叮咬人类,从而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在我国,乙脑的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10月,其中7月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
  面对乙脑的威胁,接种疫苗成为了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乙脑疫苗已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儿童应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对于工作或生活在高风险区域的人群,如水稻田、禽畜养殖场等附近的居民,也建议自费接种乙脑疫苗以加强防护。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环境也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避免长时间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抵抗力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注意防蚊灭蚊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防蚊用品以及清理积水等蚊虫滋生地来减少蚊虫数量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广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