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肇庆四会市岗美村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8.7万元,村集体年人均分红3500元

“最美渔村”鳜鱼养殖年产值3亿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7日版次: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任峻男 王绮璇

  一个村仅凭养鱼就实现了3亿元年产值,养殖的优质鳜鱼远销省内外,甚至北上“游”到徽菜餐桌,化身名菜臭鳜鱼;同时这里还是肇庆“村BA”的发源地,吸引全市乡村篮球高手在此一决高下。这就是位于肇庆四会市大沙镇东部的岗美村。
  步入岗美村,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画映入眼帘,村道两旁是村民们精心打理的小院,菜园与花园错落有致,点缀其间,绿意盎然。从空中俯瞰,大大小小的鱼塘星罗棋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饲料鳜养殖技术全国领先
  岗美村毗邻高铁四会站,东部与肇庆大旺高新区相接,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轻轨横跨其中。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岗美村成为四会市最早发展村级工业的村庄之一。
  相较工业发展,昔日的村庄缺乏特色农业产业,早年间村民们养猪养鱼却不成规模,还带来了较大的污染,使得村居环境欠佳。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岗美村积极寻求转型,着手弥补自身短板。2018年起,岗美村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马国斌是岗美村水产养殖产业的带头人。2016年,他成立国斌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带领岗美村民摸索现代化水产养殖。
  岗美村有鱼塘面积4500亩,虽有水产养殖传统,但技术却较为落后。为此,马国斌带领村民以及合作社社员前往中山、佛山等地“取经”,学习先进水产养殖经验,岗美村的水产养殖逐渐发展起来。
  岗美村水产养殖初具规模,也带动周边村庄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从事水产养殖。
  2019年,以岗美村为核心的大沙镇水产养殖协会正式成立,并成立了协会党支部,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村支书或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担任支部委员,带领村民组团发展水产养殖。在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下,协会时常邀请省内外水产养殖专家来村里开展培训,手把手指导养殖户“授之以渔”,使得岗美村村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品种也从最初的草鱼、罗非鱼等,逐步升级为以鳜鱼、鲈鱼、黄骨鱼等高价值品种为主导的优质水产品。
  其中,岗美村最具特色的是饲料鳜养殖。传统鳜鱼通常依赖鲜活饵料鱼进行喂养,成本较高,而饲料养殖鳜鱼成本低,利润空间更大,肉质更紧实,但由于技术门槛很高,一直未能成为主流养殖方式。
  马国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与协会会员及岗美村的养殖户们潜心钻研饲料鳜养殖技术,攻克了饲料鳜养殖难题。在水产协会和合作社带领下,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指导村民将鱼仔鳜分阶段驯化成饲料鳜,实现了养殖流程的专业化分工,饲料鳜养殖在岗美村逐渐推广开来。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每斤饲料鳜的养殖成本能节省大约10元,利润空间非常可观。这几年跟着我们一起干的基本都挣到钱了。”马国斌说,现在拥有5-8亩鱼塘的养殖户,年收入能达30万元,相比2019年刚起步,大家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岗美村养殖户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岗美村水产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如今,岗美村饲料鳜养殖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养殖的鳜鱼远销全国,也吸引众多外地养殖户来到岗美村学习调研。“制作安徽名菜臭鳜鱼所需的鳜鱼,都有安徽客户找上门来采购。”马国斌自豪地说,这足以证明岗美村鳜鱼养殖的高品质。
  与此同时,岗美村不断向现代水产养殖转型。在大沙镇水产协会引领下,村内引进包括“5G物联网”在内的数字化管理技术,采用数字化工厂式的水产养殖方式,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以及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监测,推动高位池养殖及高密度优质鱼养殖,进一步提高了养殖品质和生产效率。
  2023年,岗美村水产产量约8623.17吨,产值达3亿元。在一、二产业的发展支撑下,岗美村委会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8.7万元,村集体年人均分红达3500元以上。
文明乡风润泽和美乡村
  喷泉池边乡村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模身着典雅旗袍从荷塘栈道婀娜穿过,乡村特色文艺表演轮番上演……9月23日,四会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岗美村的篮球场举行,活动现场村民们坐满观众席,掌声笑声不断,四处洋溢着其乐融融的丰收氛围。
  这里也是肇庆“村BA”的发源地。2023年6月,肇庆首个“村BA”赛事在岗美村开赛,来自大沙镇的16支队伍参与角逐,最终岗美村勇夺冠军。
  决赛当天,万人空巷,吸引了近两千名村民观赛,岗美村球场周围欢呼呐喊声此起彼伏。球场上的球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前来观赛的也多是附近的村民,连比赛解说都是村里请来的“名嘴”,“乡味”十足。今年8月8日,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第二届“村BA”落下帷幕,岗美村战队再次夺魁,蝉联冠军。
  自建村以来,岗美村就有组织开展篮球比赛的传统,岗美村党支部书记马文生介绍,70年代村民之间就已自发组织小型交流比赛,据村民回忆当时还会用羊作为优胜嘉奖,2020年开始举办村级贺岁杯篮球邀请赛。
  村级篮球赛事拉近了村民和村民间的距离,展现出体育竞技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彰显乡村文化新貌。
  “赛事规模的扩大、活动形式的丰富,吸引了更多人认识、了解岗美村,也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乡村人居环境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马文生介绍,为更好接住“村BA”带来的流量,岗美村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打造错落有致、内外兼修的农房新风貌,精心打造集亲水平台、曲桥、休闲凉亭和音乐喷泉为一体的荷花池,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村级游玩线路,“颜值”与“内涵”双促进双提升,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如今的岗美村,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场地配备齐全,傍晚时分,少年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老人们在健身器材旁悠闲锻炼,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生活图景。热爱运动仿佛已经深深扎根于岗美村的DNA之中,更化作一阵文明乡风,浸润乡土、吹拂心田,让岗美村处处都弥漫着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气息。
  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岗美村委努力完善体育设施,丰富村民文体活动内容,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我们大力推广广场舞,开放村委大院球场作为运动场地,并增设灯光等配套设备,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马文生说,村子里还成立村级文体协会,常态化开展篮球、书画、舞蹈、全民运动会等体育活动。
  不久,兼具“长者饭堂”和文体培训中心功能的岗美文体综合楼即将拔地而起;规划中的岗美“古榕公园”古木参天、绿荫如盖;旧工业区厂房改造、村级幼儿园、文旅项目及停车场等一个个项目也即将付诸实施。作为“百千万工程”大沙镇的示范村和肇庆市“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村,岗美村委认真贯彻肇庆、四会市委决策部署,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美化村居环境,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居住幸福感,充分发挥典型村示范引领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