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故乡的秋韵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9日
版次:
12
秋收季节,是乡亲们最重要的收获季节。 视觉中国供图
我的故乡在大山深处,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四季皆景,各有特色,别具韵味。比如秋天,秋色、秋收、秋月,都让人喜欢,令人动情,秋韵像故乡的米酒一样令人陶醉。
故乡的秋色是迷人的。天特别高,特别蓝,特别明净,偶有几缕浮云掠过,给蓝天增添了花絮。重重叠叠的深秋山林,松树、柏树、竹子苍翠如流,枫树、柿树猩红似火,金黄的桑树、银杏树,掩映在松柏和红叶之间,把大山装扮得绚丽斑斓。田野里开着五颜六色秋天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偶有一阵风吹过,顿感凉爽宜人,让人格外舒服。秋日里,我常与小伙伴们去大山里放牛、砍柴、摘野果。秋日去大山里放牛,那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把牛往大山里一赶,找块草地平躺下来,气温不冷不热,一边听着鸟儿、溪流和秋虫演奏的秋天音乐,一边望着蓝天上的白云从这峰飞向那峰,还偶尔能看到排成个“人”字,排成个“一”字的大雁从天空飞过,翘首天宇,令人容易产生无尽的秋思,儿时的我常梦想着自己也能飞上天空,随着南飞的大雁,飘然而去。
秋收季节,这是乡亲们最重要的收获季节,是乡亲们一年一度最紧张、最喜庆的日子。稻谷熟了,玉米熟了,黄豆熟了,花生、红薯也要挖回家去了,还有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柚子、金黄色的桔子……乡亲们清晨就开始去田野里、大山里收割庄稼,大人小孩都不闲着,一家老小齐上阵,整个大山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看着一担担稻谷、玉米、黄豆、花生、红薯挑回各自的家,大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似乎响彻了大山里的每个角落。父母是种庄稼的能手,每年秋收时,也是我们一家最开心的时候。父母喜欢种庄稼,现在都七十多岁了,但他们还在种,前不久,回去看望父母的哥哥说,今年秋天,父母种的庄稼,仅玉米就收获了两千多斤,红薯更是一万多斤,还有其它庄稼,我要父母不要种了,但他们却说习惯了,并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很开心,不种了,反而不适应。
秋月也是让人难忘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秋有月,自然是人生好时节。记忆中的儿时,月华东升,一轮皎洁的秋月,轻泻银辉满地,把山峰、树林、田野、屋宇、篱笆、草垛,照耀得如同白昼,我常与小伙伴们一会儿在一起大声唱着家乡的童谣《月光光》,“月光光,海光光,担担水,洗学堂,学堂洗得亮光光……”一会儿又跑去捉迷藏,玩老鹰捉小鸡,一会儿又去墙角抓蟋蟀,或去田野里找纺织娘。若是中秋之夜,月亮又圆又亮,我们一家人坐在门前的老梨树下,观赏着遥远天穹悬挂的那圆圆的、饱满的、大放光明的中秋之月,拉着家常,一起吃家乡特产麻子月饼,那温馨的场景让我现在还不时回味。如此良宵美景,也很自然地会勾起人们有关与月亮相连的种种传说和神话故事。此时,大人们常常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同样的故事每年都讲,都能背出来了,但我们却百听不厌,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儿时听到这些的故事,也成了我文学的最初启蒙。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很关注秋天,也留下了很多关于秋天的名篇佳句。王勃就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大诗人李白也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名句,刘禹锡很喜欢秋色,亦有“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佳句,苏轼很喜欢秋天,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更是家喻户晓。到了近现代,关于秋天的名篇佳作也很多,老舍《北平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等都是名篇。
古人云,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故乡是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的地方,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有人说最难忘是童年,童年给了我们最真最纯的记忆。我离开故乡很多年了,也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过,现生活在繁华都市,但我却常常想起我的故乡,我想无论离开多久,也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在故乡生活的那段快乐时光,不会忘记故乡那让人心醉的秋韵。
□王继怀
稻谷熟了,玉米熟了,黄豆熟了,花生、红薯也要挖回家去了,还有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柚子、金黄色的桔子……乡亲们清晨就开始去田野里、大山里收割庄稼,大人小孩都不闲着,一家老小齐上阵,整个大山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看着一担担稻谷、玉米、黄豆、花生、红薯挑回各自的家,大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似乎响彻了大山里的每个角落。
上一篇:
下一篇:
老乡
上一篇:
下一篇:
老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