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农村财富·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大亚湾基地破解龙趸鱼雌雄选育难题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版次:
08
人工繁育的鞍带石斑鱼种鱼。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基地(以下简称:大亚湾基地)获悉,鞍带石斑鱼(龙趸)攻关团队接连突破多项技术难题,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目前,我们在亲鱼培育、营养强化、人工催产、授精与孵化、仔稚鱼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团队负责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蒙子宁表示,鞍带石斑鱼具备生长快、抗风浪和经济价值高的特性,将为广东深远海养殖提供更多优良品种。
亲鱼共享降低育种成本
鞍带石斑鱼体型巨大、生长迅速,最大可达400公斤,在良好环境下,孵化后第二年每年可以增加5-10公斤,而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目前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水产养殖石斑鱼之一。
“广东深远海海况复杂,浪大流急,台风频发,水环境变化大,对养殖种类的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深远海养殖的高成本也要求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养殖种类。”蒙子宁认为,鞍带石斑鱼体型庞大,游泳缓慢,抗应激能力强,加上厚达5厘米的皮肤,可谓是‘皮糙肉厚’,具有显著的抗风浪能力,是广东深远海养殖的理想候选品种之一。
蒙子宁团队的目标是构建鞍带石斑鱼优质亲本繁育群,培育优质苗,同时构建陆基苗种培育技术体,为深远海养殖品种开发提供技术方案,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优质适养品种。
“鞍带石斑鱼的性成熟时间较长,长到足够的重量(30-40公斤)需要4-5年的时间,单凭科研团队无法支撑其长周期带来的高昂费用。”蒙子宁指出,“资源共享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创新性搭建种业攻关共享平台,整合项目实施单位人、财、物等资源,集中力量打好种业攻坚战。”
分级筛选提升苗种存活率
目前,实现鞍带石斑鱼规模化繁育仍然存在诸多技术难点,蒙子宁指出,主要挑战包括雌雄发育不同步和育苗成活率低等问题。
原来,鞍带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品种,雌雄发育不同步,雌性先熟,高龄鱼才转变为雄鱼;同时,它也属于分批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期较长,生殖生理特点较为复杂,取得大量优质成熟的受精卵尚有难度。
“再者,鞍带石斑鱼仔鱼开口摄食时的口径非常小,开口难;育苗后期的稚鱼性情较凶猛,会互相残杀;此外,育苗过程中的病害影响,特别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也会对仔鱼造成毁灭性损失。”蒙子宁说,为此,团队从亲鱼培育、规模化苗种培育和陆基苗种培育技术体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据蒙子宁介绍,团队通过激素处理、营养强化和环境控制等技术,成功诱导亲鱼性腺发育,获取高质量配子,并通过超低温(-196℃)冷冻保存技术,制备并长期保存大量优质鞍带石斑鱼精子,解决了雌雄发育不同步问题。
对于育苗饵料和鱼苗成活率难题,蒙子宁团队通过不断筛选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优化饵料投喂策略,以满足仔鱼的摄食需求;并研究如何通过分级筛选技术减少仔鱼互相残杀,提升苗种存活率;在病害防控方面,同步开展生态调控研究,着重于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优化,以减少病毒性疾病对育苗过程的影响。
“期待随着研究的深入,让鞍带石斑鱼成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中的亮点品种。”蒙子宁说。
□罗茵
上一篇:
山东1000万头 鲍鱼南下越冬
下一篇:
珠三角虾价猛涨 20头售26.5元/斤
上一篇:
山东1000万头 鲍鱼南下越冬
下一篇:
珠三角虾价猛涨 20头售26.5元/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