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珠海出台 渔草共生技术规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2月12日
版次:
10
近日,珠海斗门出台相关技术政策规范,打造以“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等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渔业改革新路径。
走进冬棚内,虾塘清澈见底,茜草随波而动,罗氏沼虾苗正在畅游。罗氏沼虾养殖户罗国华向记者兴奋地分享自己养殖成功的喜悦,他表示,自从成为文汉农业合作伙伴后,采用“茜草—罗氏沼虾”养殖模式,养殖面积由20亩扩大到300多亩,收入不仅稳定,还翻了好几番。
罗氏沼虾长得好不好,关键看水质。而茜草可以吸收虾的排泄物,分解饲料残留元素,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它还为罗氏沼虾提供活动场所,帮助罗氏沼虾隐藏躲避。
珠海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惠明表示,该公司近年来以“公司+农户”大力推广该养殖模式,自营养殖面积2000多亩,带动周边3000余户罗氏沼虾养殖户,平均亩产突破1000-1200斤,最高产量突破2000斤。
除了罗氏沼虾,青蟹也在该养殖模式上得到了亩产提升。乾务镇大海环村大力推广湿地+鱼塭、小型人工湿地、低密度大水面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聚焦青蟹“低养殖密度、低饲料投喂量、高经济价值、高尾水达标率”,打造优良的湿地生态系统,推动青蟹平均亩产从200斤提升至300斤。
自2023年起,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部门专门组织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家团队,创新推出以“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营造“水中沙洲”“万亩碧塘”湿地生态系统。与此同时,珠海市斗门区研究制定《斗门区水产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茜草—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斗门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引,让养殖户“有章可循”。 □林郁鸿
上一篇:
石斑鱼饲料市场规模达14万吨
下一篇:
“碳模式”养虾 棚产达2000斤
上一篇:
石斑鱼饲料市场规模达14万吨
下一篇:
“碳模式”养虾 棚产达2000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