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狂犬病发病数17年来首次上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04日版次:06
  近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狂犬病发病数较上一年显著上升39%,打破了17年的下降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在2025动物致伤规范化防治培训中,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康新指出,狂犬病暴露后的不规范处置和未按规定接种疫苗是发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广动物致伤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培训显得尤为迫切。
  康新强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需遵循三大关键步骤:及时清洗处理伤口,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以及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然而,现实中存在对伤口处理的认知误区,部分患者未按规定全程接种疫苗,甚至自行中断注射,增加了发病风险。因此,加强公众防治知识普及和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为提升防治规范化水平,部分医疗机构正尝试“医防融合”模式。例如,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将犬伤处置门诊与预防保健门诊合并,确保患者暴露后能迅速获得应急处理和疫苗接种,提高了处置效率,降低了医疗风险。
  针对患者对疫苗保护效果的疑虑,康新建议推广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我国已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领域取得突破,批准多款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科学检测方法,如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可以确认患者是否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消除疑虑,提高防治效果。
  为规范抗体检测应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了相关团体标准,提高医务人员对检测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未来,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评估个体差异导致的免疫不足或失败原因,并探索更有效解决措施。
  总之,狂犬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需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推广规范化处置和抗体检测等科学方法。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模式,提高处置效率,降低医疗风险。共同构建狂犬病防治的坚固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思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