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分地里度晚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18日版次:12

  对田地,老两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熟悉。 AI制图

  周末,我去看望一对久未谋面的长辈。阿姨高兴地告诉我:“我们刚从地里回来。”我惊讶:“地?城里人哪儿来的地?”阿姨乐呵呵地解释:“儿子怕我们老两口闲出病来,在南郊给我们租了一分地。”
  一分地?有多少平方米?我一时换算不出。我好奇地问阿姨和伯伯:“都在地里种了些什么?”阿姨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说给我听:“种的有小白菜、大葱、胡萝卜,都是应季的瓜果蔬菜。”自从有了这一分地,阿姨和伯伯可有得忙了,只要有时间,伯伯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阿姨去一分地里劳动,翻土、点种、浇水、施肥,一分地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种了三样蔬菜。
  一边是高档住宅小区,一边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两口生活在别处。阿姨喜滋滋地说:“种的瓜果蔬菜够我们几家人吃的。”阿姨和伯伯膝下两女一儿,都成家立业了,孙辈都结婚生娃了,是个其乐融融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退休前,伯伯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中医大夫,退休后,伯伯数年如一日,一直在一家药店坐诊。我问伯伯:“现在还去坐诊吗?”伯伯说:“从去年开始就不去了,我两只耳朵听不见声音了,神经性耳聋。”阿姨揶揄道:“一只耳朵配了一个助听器,一个助听器上万元,‘金耳朵’可贵了。”
  伯伯可不简单,耄耋之年,智能手机玩得非常熟练,玩微信,刷抖音,网购,是个非常时尚前卫的老头。
  我问:“你二老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基础病?”伯伯自豪地说:“除了我的耳朵不灵敏,我和你姨没有三高,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看得出伯伯和阿姨非常注重养生,喜欢自己种菜,喜欢自己烧菜,吃不惯外面食肆的饭菜。
  阿姨笑着说:“我没有文化,就是个家庭妇女,不过种地还行。”阿姨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却乐观豁达,智识五谷,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何须其他点缀?
  阿姨和伯伯非常热情,阿姨忙着给我洗水果,伯伯忙着给我沏茶水。伯伯乐颠颠地装了一兜胡萝卜给我,阿姨说:“拿去吃,咱自己种的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健康原生态。”这可是无价之宝,超市里的胡萝卜洗得干干净净,连点泥土都没有,早市上有老农民自己种的带土带缨子的胡萝卜,一般可遇不可求。
  一分地,让阿姨和伯伯忙得不亦乐乎。年轻的时候,阿姨和伯伯在农村生活过,现在有了这一分地,重拾老本行,实现了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对田地,老两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熟悉,得空就到地里浇浇水,拔拔草,捉捉虫,松松筋骨,日子过得有趣有味。逢节假日,阿姨和伯伯还邀请儿孙们一起到小菜园采摘,那可是孩子们的天堂。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深知种地是个辛苦活,种菜更是个细致活。这两年气候反常,干旱少雨少雪,阿姨和伯伯隔三差五去地里给蔬菜浇水。你可别小看这一分地,阿姨和伯伯在这一分地的小菜园里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心血,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阿姨却说:“我和你伯伯上了年纪胃口小了,觉也少了,自从有了这个小菜园,每天做点事干点活,吃得香睡得好。”
  比起年轻人千方百计逃离土地,阿姨和伯伯对土地的感情非常深厚,老两口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伺候这一分地。
□徐俊霞

上一篇:小佳的职场突围

下一篇:春分立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