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变形的宣传 尴尬的舞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08日
版次:
02
近期,四川洪雅县文旅局四名干部在油菜花田里跳着魔性舞蹈的视频火爆“出圈”。穿着行政夹克,腰间挂着钥匙扣,四位文旅干部笨拙又努力地向网民推介家乡,演绎“反差萌”。网友们纷纷呼吁自己家乡的文旅“抓紧卷起来”。
在短视频的聚光灯下,洪雅县的文旅干部们腰挂钥匙串跳起魔性舞蹈,秀水的乡镇书记在油菜花海里演绎左勾拳与魔鬼步伐。这些刻意设计的“反差萌”,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炼金术。当政务宣传放下身段跳起网红舞蹈,当政府官员在镜头前自毁形象博取眼球,这种看似接地气的创新,实则是将公共治理异化为流量表演。
这种宣传策略的底层逻辑,是对注意力经济的极致迎合。在算法统治的互联网世界,眼球停留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文旅局长们深谙此道,他们脱下西装换上戏服,在山水间起舞弄影,用夸张的表演制造传播爆点。这种“卷”的实质,是用政务公信力为流量买单,用公共形象做营销赌注。
文旅宣传的军备竞赛已呈白热化之势。从汉服变装到魔性舞蹈,从致歉视频到直播带货,各地文旅部门使尽浑身解数争夺热搜席位。这种集体狂欢的背后,是文旅资源同质化竞争的残酷现实。当千镇一面、万景同质的困境难以突破,当传统文化符号被过度消费,创新宣传便异化为新的形式主义。
在秀水镇的油菜花田里,我们看到发展焦虑的具象化呈现。2.2万亩的示范农田,终究敌不过一支魔性舞蹈的引流效应;国家级的农业基地,竟需要靠官员尬舞吸引游客。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逻辑,暴露出地方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当实体经济难以突围,当产业优势日渐式微,流量便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下个文旅局长该跳什么舞,而是如何让发展回归本质。甘孜州用变装视频吸引4000万游客后,持续优化的服务配套才是流量密码;新疆红衣局长直播带货的热度之下,是年销售额持续增长的真实支撑。这些案例揭示着永恒的发展定律:流量只是敲门砖,品质才是定盘星。
文旅宣传的创新边界,应当止于对本质的坚守。洪雅干部尬舞视频获得3亿流量的背后,是当地对低空经济新赛道的提前布局;秀水镇引流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国家示范基地的农业根基。当形式创新与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互动,当流量效应与产业优势相互赋能,文旅宣传才能真正完成从“破圈”到“长红”的蜕变。
文旅宣传可以“卷”,但不该卷入形式主义的死胡同;官员可以接地气,但不该放弃治理的庄重感。在文旅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那些深耕产业的身影,那些守护文化的初心,才是文旅发展最动人的舞步,最该被看见的“魔鬼步伐”。
(作者:赵家明,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撞树锻炼”
上一篇:
下一篇:
“撞树锻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