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阿叔咳嗽气促一年未愈 竟是鱼骨在肺“安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8日版次:11
  65岁的陈叔一年来饱受咳嗽、咳痰、气促之苦,多次就医均未能找到病因。经过一次CT、三次门诊及多次对症治疗,症状仍反复出现。直到3月17日,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市十二医院),医生终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找到了罪魁祸首——一块在陈叔肺里“安家”了一年多的鱼骨。
  据陈叔回忆,一年前吃鱼时曾有剧烈呛咳,但当时症状自行缓解,他并未在意。然而,此后咳嗽、气促症状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在市十二医院,医生通过胸部CT发现左下肺支气管有可疑异物影像,结合陈叔的病史,医生高度怀疑鱼骨滞留。随后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了医生的猜想,镜下清晰可见一块疑似骨头的异物嵌顿于左下肺支气管,周围组织已形成化脓性炎症。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子谓表示,气道异物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包括鱼刺、骨片、假牙、花生、坚果及小玩具等。这些异物可能导致不明原因咳嗽、肺部感染,且误诊漏诊率较高。他提醒,气道异物滞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急性气道阻塞、窒息,慢性则可能导致阻塞性肺炎、肺脓肿甚至支气管胸膜瘘等。
  为了取出这块鱼骨,市十二医院呼吸科团队进行了精心的术前准备。在抗感染治疗控制局部炎症后,3月27日,医生为陈叔实施了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由于鱼骨不规则且部分骨块软化,嵌顿位置狭窄、炎症水肿,手术难度较大。但经过医生们的精细操作,历时20分钟,大小约1.3×1.5cm的不规则鱼骨被成功取出。
  术后,陈叔的咳嗽咳痰症状显著改善,现已康复出院。对于块状鱼骨和条形鱼刺哪种更危险的问题,陈子谓表示,两者所造成的威胁有较大差异。块状鱼骨较为光滑,容易滑入肺部;而条形鱼刺则容易划伤刺破气管,形成“瘘”,但难以滑入肺部。
  专家提醒,进食时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异物误入气道。若在进食后出现持续咳嗽、反复肺炎等情况,建议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异物可能。同时,如气道异物梗阻发生时,可第一时间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朱斌 周艳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