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在河南省郸城县,300多名老年人的户口在1998年就被村里神秘注销。当时每个村民都要交提留和集资款,村里为了截留这部分费用,就把老人们的户口按照“死亡”上报到派出所。很多农民因为登记为“死亡”,户籍已经注销而无法享受到惠农政策(据11月2日中国广播网报道)。 熊培云:此事曝光后,网上立即有了不少相似的爆料。顺着这个思路,现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又被还原为一个未解之谜。难怪乎有网民在新闻后面留言——怕是中国人口远超13亿,人家周口市想为国家“分忧”呢!此事真正令人痛心的并不在于村干部的胆大妄为,而在于多年以来农民的权利一直处于沉睡或者归零的状态。而最近两年这些“被死亡”者因为种种“惠农”政策突然群起要求努力恢复户籍,谋求复活,正好反证了这一点。在此意义上,这些农民当年被宣告“死亡”的,与其说是户籍,不如说是权利;而能让他们起死回生的,也是权利。 胡印斌: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村干部何以敢于如此吃空饷,大白天就把好好的大活人给弄没了?其二,户籍管理机关何以如此草率,仅凭村干部提供的信息也不进行调查就把人的户口注销了?其三,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如果认真又细致,何以会出现如此“丢了人”却浑然不觉的事情?透过户口被注销事件,正可看出一些农村老人悲哀的、可有可无的生活处境。 周东飞:“被死亡”闹剧,说穿了就是基层权力玩弄的一出数字游戏,欺上瞒下本来很成功,公然造假也已经获得了利益,然而不幸在10年后穿帮露馅了。数字游戏的真谛乃是可大可小,按需捏造,芸芸蚁民在弄权者的眼里不过是博取利益的工具,活人可以“被死亡”,死人自然也可以“被复活”。如此手段,可用于从民众手中搜刮钱财,同样能够用于从上级那里截留补贴,彻底清查殊为必要。“被死亡”是不是腰周庄村一村独有,甚是可疑,若权力运行的氛围与环境并无二致,那么一口咬定别无分店,倒像是故意侮辱了其他人的智商。 咏涛:基层村官通过注销村民户口截留各种上缴款中饱私囊,折射出的,是当时中国农民的户籍更多是一种“义务”符号,而鲜少“权利”意蕴。一个人没有户口、成了黑户,与其说是一种不幸,不如说是求之不得——不必再缴公粮、不必再缴各种杂费……户口当然也会影响到权利,比如分不到地,但农村的地就那么多,而且一承包就是30年,有户口该分不上还是分不上,没户口地也不会被收回;比如选举权,但在中国某些农村地区,选举权又值多少钱呢?10块钱就可以卖掉的;比如结婚登记,但在农村,结婚不登记者大有人在——权利地位低下的人,通常也顾不上讲究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