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 我不久前回老家探亲,到市场买菜碰了壁:原本整洁、买卖兴旺的农贸市场,最近却只有少数档主在经营。一问方知是摊主们为抗议租金飙涨,利润仅够缴交各种费用。由镇政府承包给私人运作的管理方认为,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如不提高租金恐难收回投资成本。后虽经各方协调,摊主在降低租金之后恢复了正常经营,可矛盾并未真正化解。 前些年,城镇沿路摆摊的现象比较多,随着许多地区开展城乡综合整治,修建或改造市场得到了推行。然而,由于乡镇、村缺乏足够资金,一般菜市场筹建承包给了私企或个人运作。准入条件、建设标准高,难免投入较大,一旦完成,看起来市场宽敞、整洁了许多,但投资者大幅提高租金在所难免。压缩了商户的生存空间,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罢市了。双方僵持着,受影响的是附近的老百姓。 乡村场镇毕竟有别于城市,受人流、市场容量等限制,商户讲究小本经营、薄利多销。应该改造、整治市场和规范经营,但避免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标准,从而增加了经营的困难。在安全、清洁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推进,简单实用最好,投资者、商户和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与实惠,好事才能办好。 □孙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