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经是孩子,却忘了我们曾经是孩子。河合隼雄的另一部著作《孩子的宇宙》有这么一句话:我忽然想到,所谓长大成人,也许就是将孩子们所拥有的如此精彩的宇宙存在逐渐忘却的过程。 与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类似,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自传体小说《爱哭鬼小隼》,讲述一个爱哭、与传统定义的“好孩子”无关的小男孩的故事,似乎是写给孩子看的书,但其实对于成人、特别是父母,更有启发作用——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爱哭鬼小隼》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书,记载了小隼这个爱哭的小男孩成长的一些故事:男孩子是否可以哭,年少时对异性的仰慕,和同伴的打架,乃至倔强的叛逆等。笔调轻松愉快,充满童稚的欢乐,深厚的情感蕴藏于轻松的文字中,就像是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轻轻抚过心灵。从实用角度来说,小隼成长中的12个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男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当前提倡的针对性别而实施教育非常有启发。 我们提到童年,总以为童年一词便可以概括从幼儿到少年的漫长年龄段,而其实,这一年龄段之中,每个关键时期,孩子均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变化。就同一个体而言,半年、几个月,其思维能力便会有巨大的飞跃;而就不同的个体而言,则千差万别,更难一言以蔽之。所以西谚说万物各有其时,信哉。河合先生的高明便在于,他的把握非常准确,总能恰到好处,给我们呈现这种微妙而显著的不同。在“男孩子也可以哭”一章中,小隼还是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而到了“克拉伊博先生”一章,小隼已经能与外国人侃侃而谈,并结为好友了。 《爱哭鬼小隼》是一本散文式的书,温情的回忆贯穿始终,看似写的都是寻常生活,但里面有令人赞叹的孩子的本位思考。这也是河合先生多数与孩子相关的书籍的特点。河合隼雄的好处在于,他只从日常生活开始谈,从不用术语,也从不用抽象理论,然而确实对读者有具体的指导,有思想见识的提升。这样深入浅出的写法,只能来自专业的通透,与对孩子的满腔善意。 在后记里,河合夫人说,这是一本虚构的书。故事可以是虚构的,可河合先生对童年的描述,有一种直达本质的真实性。就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虫自是虚构,而描述的人类困境,却有先知般的洞察力。因为懂得孩子,因为知道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因为知道童年每个年龄段其细微而重要的精神成长,河合隼雄这本《爱哭鬼小隼》,便是一次探寻童年奥秘的、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文字之旅,对于成年读者而言,甚至能得到重获精神成长的参悟。 □蔡朝阳 小隼的故事 男孩子可以哭吗? “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呀”是第一篇的题目,也是小隼妈妈教导他的话。事情的起因是,小隼喜欢的桑村老师因为远嫁而要离开幼儿园,小隼虽然极力强忍着泪水,但还是忍不住泪眼婆娑,结果被女孩子发现了——女孩子用好像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让他觉得非常羞耻。可是妈妈说:“小隼,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呀!”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都藏匿在其童年的经历里,妈妈的话语让小隼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哭泣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而是人类的情绪表达。 可以打架但不能撒谎 因为一件小事,小隼和同学小周打架了,“小隼朝小周猛扑过去,和小周扭打起来,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打架。山口老师很吃惊……”最后两人重归于好。小隼因此事隐瞒了自己晚回家的理由,妈妈后来知道了情由,说:“小隼,打次架没关系的,但撒谎绝对不可以。”哥哥则挂着放心的表情说:“小隼竟然打架了呢!” 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有打架的经历,妈妈和哥哥们都没有将打架上纲上线,而是鼓励平时胆小的小隼要适时表现自己的勇气,当然,要以不能恶意伤害对方为底线。 遇到挫折不可自暴自弃 妈妈忽然来到小隼的学校,老师却刚好问了小隼一个奇怪的问题,平常才思敏捷的小隼无从招架,惹来众人嘲笑。小隼生气地抱怨妈妈:“又不是参观日,干嘛要一个人跑来!”他还生老师的气:“干嘛非要在人家提心吊胆的时候提问,让人家成为笑柄呢?”他故意让雨淋湿,回到家赌气睡下……坐在妈妈面前,仍在怄气,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结果,妈妈打了他一巴掌,这是小隼有生以来第一次挨耳光。“小隼,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呀!就算挫折再大也不能自暴自弃呀,你懂吗?不可以自暴自弃呀!” ■链接 河合隼雄(1928-2007),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奠基者,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他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走进内阁的学者,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获得日本“文化社会功劳奖”。河合隼雄一直跟社会、中小学教育一线的教师密切接触,且一直没有离开心理治疗的第一线,从社会文化名人到普通的孩子家长,他致力于将心理学服务于每一个人,长年坚持不断地对一些所谓“问题行为”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使得他的言论有血有肉,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