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土标签”是牙防组的续集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4年01月0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邓海建


■来论
  外观相差无几,但土鸡蛋售价比养殖蛋高近一倍。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超过70%的鸡蛋都是“土鸡蛋”,但卖家无法说出鸡蛋到底“土”在哪里。消费者称,颜色、大小几乎一样的鸡蛋,贴上土鸡蛋标签的,售价比无标签的每斤贵3元钱(1月2日《贵阳晚报》)。
  贵两三块钱的“土鸡蛋”还算有良心。君不见各种“有机”与“纯天然”的农产品,因为一枚小小的标签,身价就翻倍上涨。一斤白萝卜8元、一斤菠菜17.5元……有了这些“土标签”,普通蔬菜、甚至超标蔬菜,也陡然跻身“土豪”行列。反正提篮子去超市卖场的,没几个人能从长相与色泽上窥见这些农产品的“真身”。
  “土鸡蛋、山鸡蛋、绿色蛋、本鸡蛋、放养蛋……”同样都是鸡蛋,“ID”却千差万别,价格更是天渊之别。如果这些鸡蛋个个货真价实,倒也罢了,偏偏“鸡蛋里有‘坏蛋’”,鱼目混珠的多,本色出售的少。
  我们当然不能一棍子把所有的“土鸡蛋”都打死。这是一个让市场做决定的时代,供求决定价格。尽管营养专家苦口婆心地告诫民众,土鸡蛋和洋鸡蛋没什么区别,但中国的养生专家比科学家多得多,耳根子软的消费者自然架不住隔三差五的忽悠,加之土鸡蛋确实生产起来更麻烦,价高者得好像也是“周瑜打黄盖”的事情。问题是,如果明明是用饲料批量养殖的鸡蛋,偏偏贴个标签就浑水摸鱼,故意让消费者分不清——这就涉嫌商业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者,所谓“土鸡蛋”本就是个语意模糊的概念,既没有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查勘起来也就无处下手;二者,即便从价格规范的角度来看,市场监管部门放任“土标签”乱象,是否疏于对消费权益的保护?譬如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总计有23家,而在2004年,这个数据为36家,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原因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机认证公司等被取消认证资格、吊销认证执照。说得再直白一点,听说2012年7月之前,每年交两万元年检费即可通过国内认证资格。
  有模有样的认证都可以花钱购买,何况想贴就贴的“土标签”?
  “土标签”乱飞,市场是看得见的刚需。随便去淘宝逛逛,“土标签”类食品红火得很:一个打着“最正宗土鸡蛋”的江苏卖家,一个月卖掉了44958件;而一个标注“农家土猪肉”的北京卖家,叫价38元一斤的“土猪肉”,一个月卖掉了800斤。没有标准的“土标签”,不过是当年忽悠大王——牙防组,卖大力神丸罢了:利用中国人“舌尖上的焦虑”,就像道士画符一样,给你一个高价的安心藉口,最后反而让严肃的食品安全议题,变得不痛不痒、粉面如花。
  今天看来,“土标签”上的如意算盘,也应该被市场监管好好地清算清算了。       □邓海建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