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个家族的没落 |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7年02月16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
|
|
《喧哗与骚动》,【美国】威廉·福克纳 著,李文俊 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出版。 |
|
|
|经典推荐| 《喧哗与骚动》讲述的是美国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投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全书通过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这是福克纳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小说,写自1928年2—10月。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班吉为叙述人是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验。白痴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中的意识流描写更为客观化,并造成一种陌生化效果。作为被排斥的边缘人,班吉的叙述是一种倾诉,本质上是一种对爱的呼求。它不但试图表达南方人郁积的情感,还体现出福克纳对人类普遍境遇的思考。班吉形象对福克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克纳采用“复合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其中虽有部分重复,却毫无雷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描写的重心不在凯蒂母女堕落的故事本身,而是该事件在不同人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心灵变化。故事化为三个人物意识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读者引入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未按时序展开叙述,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参与创造,把事件的全过程拼装完整,这说明表面颠倒混乱的时序下发生的故事有着内在的秩序。作品的叙述角度是由内向外的,叙述者头脑思绪的不断变化成为作品内容延展的主线。文中跳跃变幻的思绪不用清晰的文字作交待,而是采用诸如变换字体、口气、称谓等手段,需要读者细心辨别。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短篇小说。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喧哗与骚动》,以及《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斯诺普斯三部曲》等。 □偶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