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河源小伙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衰竭

经8天体外膜肺氧合术抢救挽回性命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3月27日版次:12

  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ECMO治疗。

  南方农村报讯 22岁的小黄因高热腹泻到当地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随后被紧急送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求治,但病情仍旧加重,并出现肺、心、肾等器官衰竭的情况。近日,该院重症医学科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及时抢救,病人在治疗8日后顺利脱机,目前已经康复出院。据悉,这是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第一例使用ECMO V-V转流方式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
  据杨翃主任介绍,体外膜肺氧合是从体外循环技术衍生而来,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机器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脏、肺功能,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来自河源的22岁小伙子小黄,春节后不慎染上了一次严重的“感冒”,持续高热、腹泻,先后在当地县、市级医院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五天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考虑未排除急性心肌炎,紧急转至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给予积极的无创辅助呼吸、抗感染等治疗,但病情仍迅速进展,检查提示肺、肾、心等多个脏器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该院心血管内科发出会诊抢救后,重症医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小黄很快转入重症医学科一区,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肾脏、消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危重评分42分,预计死亡率大于93%。小黄很快接受了机械通气、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等一系列抢救治疗。
  但不幸的是,小黄病情仍持续恶化,呼吸机参数不断升高,在纯氧吸入及呼气末正压高达25cmH2O的条件下仍不能满足其呼吸需要。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仅能维持在75%,病人又一次到了生死关头。
多院合作提供支持
  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翃立即组织科室全体医师、护士进行讨论,并迅速组织多科联合会诊,认为小黄目前重度呼吸衰竭,生命体征无法维持,随时可能死亡,急需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才有机会为进一步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当时来说,唯一能够维持患者生命、为后续救治赢得时间的只有体外膜肺氧合。”杨翃主任说,但小黄当时根本没有转运外院的条件,虽然科室早就具有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但因医院尚无相关设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情急之下,杨翃主任立即联系广州多个医院、机构,最终联系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该院刚刚购买一套尚未启用的ECMO设备,而佛山顺德医院ECMO团队也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援助。
  “目前来说,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仍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治疗,出血、血栓、溶血、损失、感染等并发症都不少见,而支持时间越久,风险越高,费用也十分昂贵。”杨翃主任介绍,另外ECMO人工循环建立、维持还是撤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之高,无论哪个地方出错,对病人都是致命危险。
  杨翃主任在征得家属意见并立即报备医务科后,决定对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支持,同时成立专门ECMO治疗医师小组和护理小组。
人工膜肺病情好转
  在杨翃主任的指导下,顺德医院ECMO团队提供了协助,迅速建立了ECMO血管通路,体外膜肺转流成功,小黄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生命体征逐步稳定下来。经历了8个日夜、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高强度的监护治疗后,小黄病情不断好转,终于在第八天顺利脱机。之后小黄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据杨翃主任介绍,传统呼吸机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支持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死亡率高。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让肺休息”的新概念,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