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64岁老伯疝气肠坏死切除10厘米小肠

专家提醒,疝气应及早手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3月27日版次: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靳婷

  64岁的许伯发现疝气6年迟迟不予治疗,近日,疝气突发嵌顿导致肠缺血性坏死、腹腔严重感染,不得不手术切除了长达10厘米的小肠,住院22天才康复出院。
  据了解,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临床最常见为腹股沟疝。因疝气可能发生嵌顿造成脏器组织急性坏死,原则上疝气应尽早手术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副主任医师胡世雄提醒,疝气久拖不仅危及生命,手术困难,而且住院时间、费用大大增加。对于老年人疝气早期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省医已经实现了24小时出入院。患者不用插尿管、无须禁食,早下地,恢复快。
疝气久拖也可致命
  64岁的许伯来自汕头。早在六年前,许伯就在腹股沟处摸到可复性肿物,平卧后肿物消失,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他一直没有去看医生。
  直到日前,许伯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还伴随着呕吐大量粪便样的物体。平卧时,左腹股沟的肿物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回缩进腹内了。次日,许伯由家人带着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挂了急诊。
  经了解病情,该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胡世雄接诊了许伯。经检查,许伯腹部肿块已经接近两个拳头大小,手推不能还纳腹内,质硬,有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诊断为嵌顿性腹股沟疝伴梗阻,需要马上手术。
  胡世雄表示,大部分疝气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仅有下腹坠胀不适的感觉,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疝环口会越来越大,一旦出现嵌顿容易出现危险。临床上,腹股沟部位的斜疝、股疝最容易出现嵌顿,当小肠由疝环突出并被卡住不能回到腹腔时,可伴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突出的小肠将由于肿胀而越卡越紧,最终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甚至引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小肠嵌顿并发感染
  术中,胡世雄团队打开许伯的疝囊后见到,小肠嵌顿部分明显缺血坏死,切除了长达10cm的小肠。因急诊手术来不及做肠道准备,切肠时粪便流出感染切口,医生们充分清洗腹腔后,留置腹腔引流管。
  然而,因病情久拖,术后1周,许伯的伤口还是出现了感染,化验确定为大肠杆菌感染,经抗感染、负压引流等积极干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术后22天,许伯康复出院。
  胡世雄介绍,对于老年人疝气,首选局麻开放手术,在省医已经实现24小时出入院。患者痛苦小,康复快。而疝块越大,手术就越复杂,风险越高。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是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许伯就是因为不重视,病情久拖导致小肠嵌顿感染,不仅住院时间大大增加,费用也翻了10倍(原本疝手术8000-9000元,而他此次住院前后花了8万多元)。
个性化手术快康复
  胡世雄指出,疝气患者常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感觉不痛不痒,不去管它;一是嫌手术麻烦,自行用肚脐贴中药、疝气带等保守方法。实际上,手术是疝气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2岁以内的小朋友和成年男性的轻微疝可以先行观察,其余原则上是尽早手术。”
  据介绍,疝气男女比例达到14:1,女性一旦发现疝气,不能等待,须马上手术。这是因为,女性极易发生疝气嵌顿,另外,女性需经历生育的特殊阶段,如果疝气不及时处理,孕期随着胎儿长大病情加重,将面临着是否手术的两难,治疗非常麻烦。
  至于小儿疝气,通常是睾丸下降通道发生太慢,鞘状突不闭合,2岁以内还有自行闭合的机会,可以先作观察。但如果患儿已经发生过肠嵌顿,即使是未满2岁,也应马上手术,以免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情况下,老年、小儿疝气患者首选局麻开放手术,麻醉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年青疝气患者尤其是运动员首选腹腔镜疝气手术,术后可以尽早回归工作,正常活动。
  据悉,为普及疝气诊疗常识,省医血管甲状腺腹壁疝外科将于3月31日(周六)举办疝气义诊,接受群众相关咨询。地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三楼外科诊室311-3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