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74岁阿婆心脏发生梗死破裂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补心+搭桥”脱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1月30日版次:06

  杨艳旗教授(左三)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刘昕晨 黄睿

  74岁的钱奶奶突发剧烈胸痛昏厥,送院后诊断为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情况危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为其植入支架,开通血管,十天后心脏水肿缓解,予行室间隔破裂修补、室壁瘤切除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杨艳旗表示,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生率仅为1%-2%,临床上死亡率高达90%,多数患者没有等到手术就死亡了。“冠心病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急性心梗室间隔穿孔
  今年8月份,钱奶奶感觉剧烈胸痛,但她没有在意,未有及时就医。就在初次胸痛6天后,她再次出现剧烈胸痛并伴有两次晕厥,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诊。初诊医院当即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系统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会诊,连夜为老人转院并启动抢救预案。
  入院后,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钱奶奶心脏的一根动脉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大面积心肌失去了血液供应。确诊后,急诊和心脏内科的医生紧急为钱奶奶开通血管,植入了一枚支架。老人剧烈的胸痛立马缓解,脸色也逐渐恢复血色。
  然而,在第二天的心脏超声检查中,医生发现钱奶奶在大面积心梗后留下了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的严重并发症。
  据了解,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生率仅为1%-2%,原因是失去血液供应的心肌细胞坏死后,在血流压力的冲击下不堪重负而破裂。这种并发症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导致死亡,在临床上死亡率高达90%,多数患者没有手术修补室间隔穿孔的机会便死亡了。
心肌休息10天再手术
  该院心血管外科曾宽副教授透露,钱奶奶心脏上发生的室间隔穿孔,会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左心的血液从室间隔上的破口进入右心,加重右心室的负担,很快就会进展为严重的心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情况。但由于这种穿孔是急性心梗后并发症,心肌充血水肿,如果强行在穿孔急性期手术,此时就像在豆腐上缝合,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该种危急情况,医护人员尽力稳定钱奶奶的病情,争取了十天时间让水肿的心肌得以恢复,从而减低手术的危险。
  8月14日,心血管外科杨艳旗教授杨艳旗教授与麻醉科李珏教授、手术护士们等密切配合,经过近7个小时的努力,成功为钱奶奶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破裂修补术、室壁瘤切除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监护和护理下,钱奶奶各项指标良好,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杨艳旗教授提醒,钱奶奶的案例值得深思,如果她在出现胸痛症状尽早到附近胸痛中心就诊,也许这样严重的并发症不会发生。
  杨艳旗教授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吸烟、不合理膳食、过量饮酒等,与年龄、家族史、感染病史等也有密切关系。防治冠心病,应该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杨艳旗教授(左三)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下一篇:六旬妇肝癌大如椰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