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蟹二壳顺利与否培水是关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02日
版次:
11
现在,螃蟹二壳已经陆续开始,螃蟹的一壳和二壳能否成功,也是决定我们一个养殖周期螃蟹成活率的关键期。近期由于天气变化,提早进入了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阴雨天不但会影响螃蟹吃食量,还会打破蟹塘水环境,从而给河蟹带来应激导致体质下降,建议蟹农朋友们在阴雨天要做好肥水工作,同时定期泼洒维C等抗应激的产品。
4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变化大,池塘管不好就会倒藻,根本原因是池塘抗逆能力太差,水体藻类太单一、水体菌类不足和水体肥力不够,温度一变化立马就倒藻,水中藻类大量死亡,藻类尸体沉到池底腐败发酵,大量耗氧细菌消耗氧气造成底部缺氧;腐败发酵的藻类尸体产生大量氨氮缺氧转化为亚硝酸盐,缺乏硝化细菌亚硝酸盐不能及时的被转化为硝酸盐,而此时的螃蟹正值蜕壳期体质弱、抵抗力差,这样的水体环境会造成螃蟹二壳顶壳,出现90%的伤亡。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阴雨天气下的河蟹塘管理工作。
下雨后水质指标变化
在连续阴雨天气,特别是雷阵雨、暴雨,常常导致河蟹养殖池塘中水环境改变,在无风、无增氧的状态下,雨水比池塘水比重轻,停留在水体的表层,瞬间会使表层水的盐度突然大幅度降低。四周还有大量淡水流入的蟹池,池水盐度、温度、pH值等都会变化明显。
短时间内盐度急速下降,难免会损伤河蟹的渗透压功能,从而引发河蟹的应激反应。此时,河蟹的吃食量开始下降,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来抵御这种环境的刺激,其中主要的就是维C,然而河蟹本身无法合成维C,只能用人工泼洒来补充,如果不及时采用应对措施处理,可能会使河蟹发病,或者造成河蟹生长不良等严重的后果。
水温的骤降则会造成河蟹难以适应,甚至引发应激蜕壳,并导致河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出现空胃,空肠以及肝脏萎缩等现象。河蟹免疫功能降低后,抗病力差,极易发生各种疾病。
此外,雨后河蟹池塘水体pH值往往会大幅降低,其原因是:正常的雨水pH值通常是7.5-8.5;由于现今经常都是降酸雨,其pH比以往正常雨水更低,造成水体的pH值降得更低;且暴雨使地下淡水水位升高,酸性的地下水渗入蟹池,造成蟹塘pH值降低,使河蟹载氧能力也下降,从而造成河蟹体内亚缺氧、应激发病。此刻建议养殖朋友在雨后解毒、调水,平衡水体中pH值。
河蟹健康生长的溶解氧要求5mg/L以上,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河蟹塘口浮游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因环境剧变致使许多藻类死亡(倒藻),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而且暴雨后若无增氧机增氧、搅动,因雨水滞留在表层造成河蟹水体溶解氧分层,上下水层溶解氧无法交换,往往造成底层亚缺氧,产生河蟹浮头现象;严重时造成底层缺氧,导致河蟹死亡。
培水是有效防治手段
1、天气晴朗上午,先用有机酸全池泼洒解毒同时也可补充水体碳源,然后配合用小球藻、硅藻全方位进行水体藻类培养,定期补充小球藻和硅藻,维持池塘水体整体藻相稳定,使水体对气温突然变化就会有超强抵抗能力和抗逆能力,不会随着气温突然降低而倒藻。市面上的有机酸林林总总,建议选择含量高且最好是浓缩的,因为使用时一般用量较多,方便携带。
2、天气晴朗上午勤补充水中菌类、EM、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定期少量多次补充,维持水体菌相稳定,不但可以分解水体中悬浮有机质为藻类生长提供自然肥料,而且芽孢杆菌还可以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防止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害菌大量繁殖。 □蟹行家
上一篇:
小龙虾冷链和即食产品日趋成熟
下一篇:
清明后蛙量减少厂价暴涨3元/斤
上一篇:
小龙虾冷链和即食产品日趋成熟
下一篇:
清明后蛙量减少厂价暴涨3元/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