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在自我放逐中汲取平静的力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8月20日版次:13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迁徙是一种常态。 视觉中国图片

  《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安石榴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编者按 8月15日下午,“看见过的城市——安石榴《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新书分享会”在广州花地湾古玩城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艺评论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联合主办,广州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编辑、记者应邀出席,文艺爱好者、读者闻讯前来,共有50多人参与了分享会。与会嘉宾相继发言,各抒己见。为时三个多小时的分享会,在热烈、轻松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一部经典著作叫《看不见的城市》,书中所写的一大批城市,没有一个能被人们认出,因为这些城市都是虚构的。然而是否真实存在的城市就能够被人们认出?答案是:未必。现实世界中的城市,其实一样处于无时不刻的变化之中,很多城市用不了多少年就面目全非。那么,那些曾经的城市面目,对于曾经置身其间的人们,就成了“看见过的城市”。
  非虚构随笔集《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正是一部描述“看见过的城市”的记忆之书。本书选取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深圳、北京、桂林三座城市的生活实录。多年来,他以异乡客、驻留者的视角书写了一个个驻留之地的城乡变迁,以个人经历和体验介入城市区域的变化,使一些局部化的往事在城市庞大的湮没中留下声息,为城市的某些组成部分留下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本版刊发广州诗人吴作歆为该书所写的评论,以期加深读者对该书的理解。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空看完了安石榴的最新散文集《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我竟然有了言说的喜悦。如果说一本书,在每天面临生活的压力、繁杂的工作及往返近三个小时的异地通勤之余,还能吸引你,坐下来、慢慢读,必定有其独到之处。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我想是因为作者的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在自我放逐中汲取平静的力量,并籍此获得的精神自由感染了我。
  一个人选择了自我放逐,把他的根交给了脚下的土地,这是何等的勇气!安石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外闯荡,足迹流连于深圳、广州、北京、银川、沈阳、贵阳、南宁、桂林等地,而在不断的迁徙变动中,他又能始终保持从容笃定的心态和随遇而安的平静,委实不易。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正是“一个把异乡过成家乡的人”,无论在深圳的城中村、北京的宋庄艺术村还是桂林的莲花塘村,他始终以一种“自足”的心态对待生活,在简单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之美,在自我放逐中汲取平静的力量,在一次次的“失去”中“获得”良多。如果说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选择的是以离经叛道的姿态来表达对时代的反叛、与沉闷现实的决裂,那么安石榴的“在路上”则选择了一种冷静参与的姿态,他没有选择拒绝,而是默默地参与到时代的进程中,同时又超然物外地反观时代和自己的身影,并作为“旁观者”和“思考者”把一切变化和经历记录下来,正如他在本书前言中所说“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努力记取沿途的景致,为越来越多的流逝及湮没留下一丝自己的见证”。在近30万字的记录中,看不到任何他对苦难生活的埋怨、对命运不公的怨恨、对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吐槽”,反而看到他在城中村中悠然地“看海”、在荒凉的“潘安大院”中摆弄植物、在莲花塘村中用一个旧磨盘改造成茶盘……诸如这样的喜悦。生活虽然不易,但他绝不苟且,这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让他处乱不惊,在浮躁的世俗生活中始终保持住平静的定力。自怨自艾的人,囿于客观世界的羁绊而无法自拔,精神始终是无法自由的,生命如此沉重,需要我们用更宽大的胸怀去接受它、包裹它、融化它,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他的努力及由此产生的精神自由的超脱。
  本书的叙述是舒缓、细腻的,但节奏感又很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以“卑微”的视角来描述时代的变迁,全书涉及深圳特区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中国最受瞩目的艺术家聚集地北京宋庄艺术村的兴起发展过程和桂林城郊的城镇化进程,每一个都是“大题材”,但是安石榴并没有在大处落笔,而是类若“雪泥鸿爪”,以自己亲历的“琐事”去记录时代的变迁,通过细节撕开大变革年代的一丝窗纸,可以说是“举重若轻”。例如在深圳的“快速生长”中,他感受着梅林的“暧昧”、龙华下街的“富丽堂皇”、深南大道的“荣耀”与“激情”以及红树林的“美妙乐章”;尝遍打工的艰辛、做生意梦幻的破灭、文学理想的舒展、朋友的欢聚和生活的落寞,他四处奔突,并利用文字“以个人的视角记录了我在深圳几近全部的生活及心路历程”。这是一个不断迁徙之人的精神履历,一个“卑微之人”的灵魂升华,“我获得的也许正是一种卑微的精神和力量,它使我对尘俗生活产生了更多的理解”(《我在暧昧的梅林》)。他写北京宋庄和桂林莲花塘村的村居生活,既有回归自然、远离尘嚣之感,又没有梭罗《瓦尔登湖》那般距离遥远;他写深圳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背景中对自己的心灵不断探寻,让自己的情感印记与一座城市的发展交叉印证,但又是亲切的,像一位熟稔的朋友,娓娓道来,不像史蒂文森的《爱丁堡笔记》那样严肃和思辨,让读者感到拘谨。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迁徙是一种常态,无论是物理居所的迁徙还是精神居所的迁徙,正如安石榴所说:“虽然一直在生活的流俗之中沉疴不起,为应付现实而屡见狼狈,但我始终都是在诗意栖居着的,我始终都为自己的理想安顿了一个静静绽放的角落”(《我在暧昧的梅林》)。总之,在对《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这部书的阅读过程中,我的心态是放松的,精神是受到感染的,并逐渐释放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在喧嚣的生活中,这是一种平静的力量,具有“治愈”的效果。         □吴作歆
  《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安石榴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下一篇:“加冕”与“桂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