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公母蟹分开养 高产又高质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2月04日
版次:
10
■ 达人档案
养殖达人:王俊、张玉鸾夫妇
养殖品种:河蟹
所在地:江苏扬州
经营特色:将公母蟹分开养,成就好品质蟹和高亩产量。夫妻俩养卖结合,客户超5万人。
王俊、张玉鸾夫妇是江苏扬州有名的养蟹明星,丈夫王俊为人沉稳,做起事来慢腾腾,被妻子戏称为“老和尚”、“拖拉机”。妻子张玉鸾勤劳能干,性格外向,喜欢说笑,被丈夫唤做“小扁担”。夫妻俩一个负责养螃蟹,一个负责卖螃蟹,一“慢”一“快”配合起来,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9年,他们的大闸蟹营业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
投资千万元养螃蟹
王俊和张玉鸾夫妻俩是江苏扬州人。十几年前,他们就在扬州开了大闸蟹专卖店,批发别人的大闸蟹来卖,但每到大闸蟹市场行情紧俏的时候,不容易找到稳定的货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王俊跟张玉鸾要了800多万元,去高邮市租了600多亩蟹塘自己养螃蟹。因为没经验,买的蟹苗质量不好,最后亩产量只有60多斤,第一年养蟹就亏了600多万元。
养螃蟹讲究“七分种,三分养”。做事喜欢稳扎稳打的王俊觉得,蟹苗的品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在第二年他又投入200万元,在如东县建育苗场,自己挑母蟹繁育蟹苗。不过,这样做有个缺点,就是会比直接买别人的蟹苗回来至少多养一年。
只要能养出好螃蟹,慢性子的王俊等得起,直到2013年才培育出第一批扣蟹。2013年秋天,王俊的大闸蟹喜获丰收,亩产量120多斤。这一年,专卖店的营业额有800多万元。
让公蟹晚点才上市
养出第一批螃蟹后,王俊又开始折腾了——他想把公、母螃蟹分开养,让公螃蟹晚点上市。王俊为什么要把公、母螃蟹分开养呢?
原来,螃蟹在中秋节前上市,比过了中秋节上市价格高出一截。可实际上,在中秋节前,高邮的母螃蟹已经蜕完了壳,生长成熟可以上市了;但是公螃蟹还没长成熟,正处于蜕壳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不分公、母,把螃蟹全部打捞起来,对公螃蟹的损伤很大。王俊之前也这么干过,可是一亩塘死了近20斤公蟹。
于是,2014年王俊开了一个40多亩的塘口,把蟹苗一个一个的分出公、母,分别投放进不同的塘口。
他每天巡塘查看,可到了夏天却发现,养母蟹的池塘没有问题,养公蟹的池塘水草却明显变少了。王俊把所有可能导致水草减少的因素都排查了一遍,最后才确定,公螃蟹的活动能力要比母螃蟹强一些,才会导致水草减少。找到了原因,王俊赶紧在养公蟹的塘口多补上些水草,改善水质。到了10月份,母蟹的产量就能达到每亩130多斤。
试养成功后,王俊又扩大了公、母蟹分开养殖的比例。现在,他有1000多亩塘口是把公、母螃蟹分开养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论公、母,每只上市的螃蟹都能保证成熟肥美。
“慢”才能赢得好口碑
王俊养蟹,张玉鸾卖蟹,在螃蟹上市前,王俊和张玉鸾会试吃很多螃蟹,直到觉得螃蟹确实成熟了,才会拿到店里卖。
2016年的时候,高邮的春季比同期更冷,夏季比同期更加炎热。天气反常导致了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延迟。到了中秋节前,不光公螃蟹没成熟,母螃蟹也一样无法正常上市。张玉鸾面对大量的订单却没有螃蟹可卖,非常着急,她回家跟王俊吵架,可是王俊不为所动,就是不肯卖螃蟹,实在吵得厉害,王俊干脆跑到国外去考察学习。
10天之后,中秋节过了,王俊也回来了,他吃过螃蟹觉得口感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才同意把螃蟹上市。没想到的是,那一年不光他们的螃蟹成熟得晚,当地市场上的螃蟹几乎都没成熟。消费者在中秋前买的螃蟹口感差了些,十分后悔没等着买张玉鸾的螃蟹。自家螃蟹的口碑一下子立了起来,张玉鸾对慢性子的丈夫是心服口服。
论养螃蟹,张玉鸾不如老公。但是论卖螃蟹,她也有自己的特长。从2015年开始,张玉鸾就开始通过社交平台卖螃蟹,慢慢地积累了3万多个粉丝。通过网络找她买螃蟹的人太多,光是购物群就建了18个,手机上的客户就多达5万多个。
到今年,丈夫王俊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已经扩大到了3000亩,妻子张玉鸾也成了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网络达人。一路走来,夫妻俩相互扶持。一个“快”一点,紧跟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一个“慢”一点,把握最基本的产品品质。
□田间地头稻草人百家号
王俊的蟹苗自育自养,虽然周期长,但成功率有保证。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季选好苗助力养大蟹早出蟹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季选好苗助力养大蟹早出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