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学历”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0月09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答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10月2日教育部网站)
@余明辉:学历并不完全等于能力。学历证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成果,它只代表了一个人能力和素养的一部分,而不能概括一个完整人的一切。因此,教育部此次再次否认“第一学历”概念,就是减少学历歧视、破除就业歧视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但显然还不够。
一方面,“第一学历”歧视并不因为国家否认这一概念的存在,而自然就消失。此次教育部8年就否认“第一学历”,但时隔8年再次有人关注“第一学历”,而不得不再次出面否认“第一学历”概念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此前诸多的就业等学历歧视告诉我们,徒法难以自威,只有让违法者付出较大重代价,得不偿失,诸如“第一学历”等学历歧视才会消失。
@程虹、孟嘉多:拘泥于“第一学历”,显然与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背道而驰,只会加重社会的“学历至上”不良风气,促成公众形成固化的教育观念,也造成名校独木桥更加拥堵,教育资源匹配严重失衡,各种辅导班等畸形的教育竞争现象难以消除。更重要的是,会让非名校的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造成大量人才浪费和人才断层。
强调“第一学历”看似只是用人单位的个体行为,但一旦形成社会潜规则,就会对国家用人选人导向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关乎国运的大事,用人单位无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站在自身实用角度,都应认识到学历歧视的危害性,应形成以实际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把“强调第一学历”的意识彻底抛弃。
@小鱼儿:虽然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是学历歧视会继续存在,甚至更严重,因为大学生数量在增加,考研热在不断升温,就业竞争越来越大,想要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就应该让自己的学历更亮眼。
所以,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不重要,重点是自己要在学历上占据优势,这才是最坚实的依靠,能力可以慢慢积累,但是学历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获得,尤其是所谓的“第一学历”,大部分人只有一次机会,因此高中生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本科大学,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全日制本科学历,这或许就是自己未来的优势。
上一篇:
贡柑“认养”走俏彰显情感营销魅力
下一篇:
狮头鹅“冲出潮汕”,还得找准支点“加杠杆”
上一篇:
贡柑“认养”走俏彰显情感营销魅力
下一篇:
狮头鹅“冲出潮汕”,还得找准支点“加杠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