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社会共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20日
版次:
02
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建网格、育龙头、连基地,带动广大中小农户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夯实监管“最后一公里”方面,广东探索出了多种模式。(近日《南方农村报》)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主要食用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类似“三聚氰胺”这种足以让一个行业发展伤筋动骨的严重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已经极少出现。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这种根本性改变,一方面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水平提升紧密相关,特别是通过修订刑法等法律,农安领域违法行为入罪门槛降低,犯罪成本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最新一轮修订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真正体现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另一方面,在法治支柱顶天立地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治理网络也在不断织密,进而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广东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经验延伸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领域,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市场牵引作用,实现了三个转化:一是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向广泛的社会共治转化,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创造性;二是从单向的行政监管向双向的政企互动转化,有效激发行业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三是从短期的个案成效向长期的整体成效转化,逐步提升生产方式的标准性规范性。
无论是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四级网格监管体系,还是均健农业、灿成农产品等龙头企业将“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融合构建,抑或天禾农资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采取农资农技生产全托管实现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平台性系统支撑,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经验充分证明,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把锁头,很难找到一把一劳永逸的“万能钥匙”,而是要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各自的独特道路。比如像北滘这样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就可以通过聘请专职监管员、建设检验室检测点的方式将基层网格体系真正有效运作起来,而在那些财力不够雄厚的地方,则可以发挥农业资源丰富优势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企业,将更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关人”的角色嵌入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品牌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用市场活水浇灌出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不过,从根本上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仍然最终仰赖于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的整体转型升级,特别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构建“安全底价+绿色、健康、品牌溢价”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新机制,引导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全面升级,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为环境友好农业生产方式提供必要的盈利模式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从而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部行业主体的集体共识和自觉行为。
(作者付伟,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套路贷”
上一篇:
下一篇:
“套路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