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迎接新消费时代 陈皮产业当“有所变有所不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11月20日版次:02
| 来论 |
  作为中国陈皮之乡,新会拥有近千年的陈皮制作历史。新会柑、新会陈皮双双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双地标”产品。11月18日,江门新会区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新会大红柑采摘活动成功举办,为新会柑种质资源中心今年刚采收的道地新会柑皮举行了封箱仪式。
  作为广东尤其是江门的特产,新会柑可谓不折不扣的“致富果”。在当地,陈皮产业也一直是政府“藏富于民”、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据了解,目前新会全区种植的新会柑约10万亩,形成药、食、茶、健、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2020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02亿元,带动新会陈皮产业就业5.5万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万元。
  当然,“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不难看出,新会柑之所以能成为“致富果”,主要原因在于其“接二连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此而论,说一句“新会陈皮产业已经成为产业融合的标杆”亦不为过。而在肯定之余,也需要看到,迎接新消费时代,新会陈皮产业需要与时俱进,在变与不变中不断自身迭代。
  在商业观察人士看来,世上生意,无非两种:一为产品生意,二为流量生意。前者是把产品做出来,后者是把产品卖出去。当然,很多时候,这两者都是相互交织的,不管是新会柑皮封箱仪式的举行,还是寻柑、开柑等综艺互动游戏环节的设置,这都是在增加透明度、提高信任度,尤其后者契合新消费时代注重体验的趋势,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打开了客户增长的想象空间。
  好的买卖、合意长久的生意,肯定都是双赢的。就此来看,消费无论新旧,都必须坚守一条原则:让消费者受益。易言之,做消费者利益的代言人,这应当成为供方抑或商家不变的宗旨。只有这样,生产者、经销商等才能从受益的消费者身上源源不断受益。说得直白点,只有让买货的人爽了,卖货的人才能爽。
  怎么才叫买得爽?物美价廉说到了点子上,但缺少了可预期,而后者可以通过标准化、精细化强化把控。比如,国内牛肉不比国外差,但不少牛排店都以肉材来自国外为卖点,原因就在于国内牛肉鱼龙混杂,欠缺清晰的界定标准,但国外不会。比如澳洲牛排根据脂肪、水分不同,分为M1—M9个等级,M1的没法冒充M9的,无疑这会带给消费带来更多确定性与掌控感。
  除此之外,与时俱进“变化”的地方,还在于新品牌的打造与流量生态的重新建构。前者并不是说需要另起炉灶,也可以是“老树开新枝、发新芽”。比如,现在年轻人的付费意愿更高,但他们偏好潮玩时尚,陈皮产业能否做得更加有趣有料,甚至孵化出陈皮产业领域内既有关涉但又有较大差异性的子品牌?至于流量生态,主要在于公域流量红利愈发式微,获客成本越发高企,应当及早谋划私域的构建,通过主动、精准推送,让自身的产品服务以极低的成本无限次地触及目标人群。
  新会陈皮是江门的产业名片,也是广东的文化名片,“小陈皮做成了大事业”。迎接新消费时代,新会陈皮需要更好更大的发展,需要有所变有所不变。不独新会陈皮如此,广东省内的其他特色产业亦然。     (墨攻,公务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