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预制菜走进家庭
农户消费者都“吃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11月20日
版次:
02
| 农讲所 |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预制菜”一词赫然出现在“十大消费趋势单品”列表内,引起人们关注。
这一现象与现代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不无关系。对于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劳累一整天后,一顿温热美味的晚饭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然而,下馆子既费时费钱,点外卖少了份烟火气,回家“做饭1小时,用餐10分钟”,又似是件得不偿失的差事。预制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厂商把选购、洗切、调味等繁琐工序一一“预制”,交给冷链物流送达千家万户,最终由消费者简单烹饪,便完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难能可贵的是,预制菜不仅受都市消费者欢迎,其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方面的优越表现,也让提供原材料的农户们赞不绝口。如罗非鱼,本是塘头价仅5元一斤的普通鱼种,但若加工成烤鱼、酸菜鱼等网红菜品,身价便可涨到40元一份,让消费者和农户都“吃饱”。此外,预制菜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也为解决农产品“买卖难”问题创造机会。
可以说,预制菜是架设在田间地头与市场餐桌间的一座桥梁,既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菜品,也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是适应新时代生产关系、成就多方共赢的新业态。
至于“预制菜干掉厨师行业”的忧虑则大可不必,在这个新的业态中,大厨们将从锅碗瓢盆中解放出来,转而担纲“设计师”的角色,他们的巧思将被标准化生产流程批量复现,最终惠及更多食客。
我们要做的,是解决现阶段预制菜标准不一、营养口感流失等痛点,让预制菜品更安全、更健康、更鲜美。
□方壮玮
上一篇:
“套路贷”
下一篇:
迎接新消费时代 陈皮产业当“有所变有所不变”
上一篇:
“套路贷”
下一篇:
迎接新消费时代 陈皮产业当“有所变有所不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