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白日居然古鬼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03月03日
版次:
13
| 宋词小札 |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刘过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这首词的来历是这样的:
嘉泰三年(1203年),作者在杭州,接到辛弃疾邀他到绍兴见面的一封信,他因有事无法赴约,就填了这首词作为答复。词是写得那样新颖奇特,辛读了十分高兴。
辛弃疾填词喜欢追求新颖的构思,也喜欢找寻新颖的形式。他绝不囿于前人已得的成就,或甘受旁人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他生平所作的尝试比任何一个词人都多。例如《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之只押“些”字,《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之全用长句,《木兰花慢》(可怜今夜月)之用《天问》体,《踏莎行》(进退存亡)之全用四书五经,以及《鹊桥仙》之赠鹭鸶和《沁园春》的戒酒杯使勿近,等等,都可以看出辛氏有意打破陈规,开辟词国广阔天地的志愿。这种思想解放的精神,在文艺领域中是十分可贵的。
刘过这首词,正是刻意仿效辛氏的创新。在这里,他比辛弃疾还要敢于冒犯古人,也就是更显得狂些。他公然把自己置于三个古代大诗人之间而不以为僭越。他有本领做到让人家读了以后不觉得他狂妄自大,因为在放纵中仍有分寸。词中把辛弃疾也拉进古人行列中去,又显示他善于处理作品主题,为对方留下地步。所以并非是一味叫嚣浮躁可比。
“斗酒”三句,先点出辛弃疾邀请他到绍兴,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岂不快哉”!因为得到大词人的赏识,可以谈诗论文,各抒抱负;何况他还携了一斗酒、一个猪前腿,趁着这股豪兴,在狂风大雨中渡过钱塘江。
景象是颇为豪壮的。
不料“事与愿违”,正要上路的时候,曾经在杭州做过郡守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约定了在西湖孤山隐居的宋诗人林逋(字和靖),还加上曾在杭州任知州的大诗人苏东坡(后人曾称他坡仙),一下子拉住了自己不放手。
于是,预算的“风雨渡江”就无法实现了。
这当然是不能赴辛弃疾邀约的一个借口。这个借口真够有力。谁能摆脱这样的三位诗人而兼“居停主人”的阻拦呢?
拉出三位早已逝去的古人来,当然有点“白日见鬼”的味道。但因为他们既是著名的诗人,而又都在杭州生活过,更因为他们都曾写下有关西湖山水的诗,所以这“鬼”也“见”得有理。
把自己插身在古人之中,更把辛弃疾也放到里面,让古人和今人打成一片,构成了一种前人未有的新的“会合”,以此来撩动在古人的圈子里寻求知音的辛稼轩,自然“搔着痒处”。难怪辛氏“得之大喜”了。
□刘逸生
上一篇:
“神仙”下凡到人间
下一篇:
上一篇:
“神仙”下凡到人间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