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群雄逐鹿“一盘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5月21日版次:09
| 产业链观察 |
  预制菜风起,热度好比蒸汽火车头。如果划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当下阶段好比“春秋时期”,特点是小、多、散,缺乏“独角兽”企业。眼下,各路人马正在穷追不舍地逐预制菜市场这头“鹿”,大家忙得一头汗,乐此不疲,但其实发力点是不一样的。
养殖类企业——
针对渠道研发产品

  先把预制菜赛道里的企业分分类,第一类是养殖型预制菜生产企业,它坐拥产业上游优势,有自己的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合作伙伴,并从事食品加工多年,一言蔽之,有原材料供应优势和相对的产业基础优势。对于这类预制菜企来说,有一个问题迫在眉睫,那就是缺乏渠道,且缺乏针对渠道开发产品。这是个很要命的症结,企业研发出来一堆产品,以为只要产品足够好,就不愁卖,但现实往往适得其反。现在还是渠道为王,只有在开发前端对着人家的需求来,才有后续合作。
餐饮连锁企业——
牢牢掌握调味包

  第二类是餐饮连锁预制菜生产企业,它有渠道多、品牌响、名厨多等优势,而且往往把持着几个招牌菜,粉丝不少。大餐饮的顾客一般较为注重食材和味道。那么,餐饮连锁做预制菜就必须打这两个点了:食材附加值,从档次上拉开距离;另外就是味道,需要师傅把主打菜的最佳风味调试出来,并和科研机构合作,利用风味保持、口味还原等技术,牢牢把味道掌握在自己手里,把独特的调味包做出来,同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配送型预制菜企业——
“到家”服务之争

  第三类是配送型预制菜企业,它的优势是直接面对C端消费者,在线上APP收割订单流量,在线下配送到家为用户画像,这类代表企业有美团、叮咚买菜、阿里淘菜菜、钱大妈、盒马等。他们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双拼”,一是拼规模,也就是要服务巨大的客户群体,二是拼“烧钱”,前期投入巨额搞优惠,培育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形成消费惯性,等用户形成消费“路劲依赖”,就是它们收割流量之日。
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
城市社区团餐保供

  第四类是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它有规模优势,成熟的工厂,在整合产业链打通各个环节,而且贴近市场多年,在团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中央厨房预制菜企业做企业、学生团餐是有经验的,只要量大,他们有持续降低或控制成本的能力,因此,这类企业,更适宜城市社区的供应方向。
□阮定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