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发展节水农业需政策精准滴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6月11日版次:02
  为健全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农业用水价格管理,促进节约用水,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农业用水价格管理指导意见》(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8日《南方农村报》)。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与土地、种子同等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水的数量多少,直接决定作物的种植方式;水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品质水平。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米”,良好自然生态孕育出的清冽甘甜之水,同样可以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功能附加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农业用水价格管理,运用好政府指导的有形之手,促进水资源在现代农业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最优化配置,不仅十分必要,也恰当其时。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虽然降水相对充沛,似乎从不“差水”,但也存在水资源季节、地域分配很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比如雷州半岛,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土壤涵水能力较弱,十年九旱,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水超采;在珠三角部分地区,由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工农用水矛盾也较为突出。破解广东农业用水瓶颈,既需要依靠珠三角、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大手笔实现“开源”,也需要通过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引导用水主体进行“节流”,从而让水这一宝贵资源真正用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刀刃上。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下,广东农业用水价格新规将节水特别是节约地下水作为一根重要指针,比如促进地下水用水成本高于地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相信,在政策杠杆的撬动之下,节约用水不仅能够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能够通过成本核算的市场机制对农业用水主体行为形成更强硬约束,让精准滴灌更多代替大水漫灌。
  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应用节水措施,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投入,但算完小账算大账,从全局和长远来看,节水农业是必须迎接的一场深刻变革。节水农业不仅能够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更能够与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实现有效嫁接。现在,能够感应干湿度从而自动启停的智能化灌溉系统正在种苗繁育等高附加值农业生产领域逐步落地生根,今后有望向大田生产大范围推广。
  在水价上动手术,只是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打出有效组合拳,做到政策支持的精准滴灌。比如进一步提升节水机具的农机购置补贴标准,进一步抵销因土地租金、人力成本、农资价格上涨而快速增加的农业生产成本,防止多重压力叠加导致出现投入产出倒挂情况。同时,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渠道、陂圳等小微水利设施,财政资金要唱好主角,而不能把担子全部压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身上。
(作者付伟,媒体人)

下一篇:“糊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