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食管壁挖隧道 解除贲门障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6月16日版次:11

  专家联合进行内镜手术。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李光建 林巧文)“吃饭一吞就下肚,感觉舒服!”这种正常人的普通感受,却是15岁成仔的珍贵礼物。他近2年来受困于胃的“大门”障碍——贲门失弛缓症,贲门间歇性“堵塞”,以致食物被堵在胃的“大门”外,噎在食管内,苦不堪言。
  日前,高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区联合无痛中心的专家施行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通过在成仔的食管壁内“挖隧道”潜行到贲门处手术,成功解除了贲门的“绷紧”状态,打通了食管与胃连接的“关口”。如今,成仔贲门开合正常,进食顺利。
  高州市石鼓镇的成仔在两年前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发病持续半个小时到两天不等,严重时连水都喝不下去,近期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就医,才知道自己患了“贲门失弛缓症”。
  “这种病症通俗地讲,就是食管与胃连接处的‘大门’即贲门的‘开门’功能失灵。在进食时,贲门环形肌本来应该是处于松弛‘开门’状态的,如今反而是收缩‘闭门’状态,导致食物进入胃的通道堵塞了。”高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区林佐光主任表示,贲门失弛缓症可引起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反复吸入性呼吸道感染等。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关键在于贲门环形肌,该院早在2016年就成功开展了消化内科领域高难微创技术之一的“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专家介绍,食管结构由内至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开腹或腹腔镜下切开贲门部肌层。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口内镜下在食管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建立“隧道”,可以直通贲门,然后切断贲门环形肌“打开贲门”。然而食管壁相对薄,血管丰富,对于内镜下这种微创手术的要求高,稍有不慎可致食管穿孔。
  经周密准备,消化内科二区杨勇副主任以及黄福林副主任医师在无痛中心的支持下,攻克难关,成功为成仔施行了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术后成仔的贲门不再“闭门谢客”,恢复了让食物正常通行的功能,目前已康复出院。
  据悉,这种内镜微创高难度手术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成功开展了30例,让县域群众“不出县”享有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专家联合进行内镜手术。

下一篇:哮喘发作如何急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