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网红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日,一种被称为“喜马拉雅玫瑰盐”的高价进口盐成为“话题担当”,迅速在社交圈里走红。同时,夏威夷黑盐、法国灰盐等以产量稀缺、颜值高、营养丰富为卖点的食用盐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卖出了比普通白色食用盐高几十倍的价格,引发关注和讨论。
  @林伟:“网红盐”被追捧的气泡,一戳就破,消费者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为炒作助阵。日常生产中,要根据食品商品的特定属性和健康需要理性消费,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需求就有市场,对于“网红盐”,相关部门要及时给出解读,更要加强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上不能出一点纰漏。
  @郑建钢:有网友指出,强调盐的其他“附加”功能,要么是忽悠,要么是用“效率低而价格高”的方式去实现。“这类似于本来花200元可以请个小工搬完的一堆砖,非要花200000元请个网红去搬”。因此,颜值胜过“盐”值不可信。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盐,与其选“贵”的,还不如选“对”的,营养专家一致肯定:“选择最普通的盐就可以。”
  说穿了,高价进口盐的宣传和促销,基本上是靠刻意诱导加上故意误导来夺人眼球,达到推销目的的。所作的言过其实的各种宣传,只能说属于营销噱头,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广大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谨防盲目支付不菲的智商税。监管部门更有必要查一查,商家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决不能让那些名不副实的、言过其实的产品大行其道,长期误导消费者,牟取不义之财。
  @胡立彪:与宣称“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销手段一样,网红盐强调“纯天然”也是非科学的,容易造成消费误导。“纯天然”这个卖点的逻辑前提是“天然的盐比加工过的盐好”,这其实是错误的。除了天然盐杂质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并非都被人体所需外,含有杂质的盐味道一般也不佳,需要去除杂质。
  既然“营养更均衡,更有益人体健康”谈不上,网红盐卖得贵就失去了部分价格基础。当然,从经济学角度说,商品的定价并非与其营养成分、用途功能等直接挂钩,而是与其稀缺程度、采集加工付出的劳动、销售成本等因素关系更大。显然,能为网红盐的高价提供支撑的,除了“进口”这一点,更多还是“物以稀为贵”及满足一些人的猎奇、炫耀心理特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