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业企业要有 产业链的思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版次:02
  农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显著区别是:农业企业是直接生产初级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经营对象都是鲜活的生命体,其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工业企业则不然。因此,不论是直接生产农产品,还是农产品加工,都要掌握农作物的特性及生长规律,树立产业链思维。
  比如说,农作物生长有很强的季节性,实物收获长则十天半个月,短则三、五天,不像工业原料,一年四季随时可供。那就需要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原料仓储设施和初加工环节,做到应季收储,全年均衡生产。再比如产品质量,也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果农产品产地环境不达标,品种不优良,种养技术不规范,就难以产出优质原料,加工环节即便有世界顶级的厂房设备、一流的工艺水平,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终端产品。有的农业企业只注重加工端,忽视上下游,这很危险。因此,农业企业一定要将上游原料基地建设作为第一车间,要么自建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原料基地,要么制定原料标准,与种养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结盟,确保源头有水。
  农业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链初始端的效益微薄,每延伸一个链接效益就拓展一个空间,而且初始端集聚着庞大的从业群体,这些人的利益对产业链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不能急功近利,为了企业的眼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而不顾初级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其结果要么保证不了原材料的质量,要么在供不应求时原材料断供,类似情况不是个案。
□刘宗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