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微生物处理尾水 亩产值增2万元

佛山渔业产业园养殖产量提升3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09月22日版次:10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韩雨珂)近年来,广东在广州、佛山、江门、清远、韶关和梅州等市开展了多个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大力发展“集装箱+生态池塘”集约养殖与尾水高效处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农业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水产大省,广东水产品总量连续蝉联全国第一。然而,水产业发达的背后,却面临着养殖尾水处理的难题。尾水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残饵和粪便导致的污染水体。“养殖尾水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碧沃丰生物科技集团创始人范德朋表示,尾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还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暴发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直接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通常而言,养殖尾水有化学、物理两种常规处理方法。化学处理一般是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研究出来的某种用于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化学药品,通过氧化、中和、混凝沉淀等反应去除水中污染物,但处理过程往往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质,造成二次污染。物理处理的缺陷在于污染物只是被转移而非转化,处理不够彻底。
  “农业微生物是处理污水问题的终极技术。”范德朋告诉记者,从长期看,农业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水产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很好地分解养殖生物排泄物、残饵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改善水体环境,使用农业微生物方法处理养殖尾水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没有二次污染,还可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的回收利用等,是健康生态的处理方式。
  广东微生物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底系统发掘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6.5万余株,约占全国12%。其中,肥料微生物、植保微生物、健康养殖、农业环境治理、生物质利用等农业微生物资源5.5万余株,开发农业微生物应用具有极大的先天优势。
  据了解,佛山渔业产业园经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尾水处理系统后,园区内池塘养殖产量提升了30%,平均每亩产值提高了2万元,池塘每亩的租金由原来的5000元提升到7000元。
  “挑选到合适的微生物菌株是关键的第一步,但产业化生产和应用还需要成品封装技术。”范德朋表示,他们开发了一项微胶囊封装技术,能使细菌孢子进入休眠状态,加入合适的酶配制成品,在需要的时刻可以直接投放。微胶囊遇水溶化后,微生物可迅速增殖,解决污水问题。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表示,我国每年作物秸秆与养殖粪污高达60亿吨,通过绿色技术处理转化,每一吨至少可增加1000元的经济价值,即存在总价值达6万亿元的经济效益。
  然而,尽管农业微生物治理养殖尾水等农业农村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背后需要坚实的技术支撑。“高效处理污水筛选到合适的农业微生物菌种是重要因素之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表示,不同的水域,要求微生物具备不同的耐受性。有的微生物虽然可以分解相关污染物,但无法适应水域环境,最终也难以应用。
  佛山渔业产业园尾水处理系统。

下一篇:日均成交近5万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