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政策“好钢”要用在保障进城农民居住权的“刀刃”上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2年10月27日
版次:
02
| 快评 |
据韶关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韶关市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支持实施细则》(简称“《细则》”)已过试行期,现已修订印发。对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依法缴纳契税并落户的(同一住房),经住建管理部门核实,对缴纳的契税给予全额财政补贴。
农业转移人口,更为通俗的解释便是“进城农民”。这些年来,无论房地产市场是处于“牛市”还是陷入“熊市”,地方政府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各式政策一直层出不穷。这一点,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历史大势有关,但更是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盈亏密切关系引发的连锁反应之一。特别是经历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之后,农民再次成为拉动需求挖掘潜力的重点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韶关此番打出的组合拳,除了全额补贴契税等看得见的“红包”,还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公积金权益方面的支持,比如连续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租住自住住房符合提取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也就是说,不仅鼓励农民进城卖房,还鼓励进城租房。这不仅与“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市场改革大方向一致,也为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打开了别有洞天的另一扇窗。
此前,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政策更多是从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入手,比如取消或降低户籍、社保等硬条件门槛,而较少运用市场杠杆,特别是在衡量农民在购买力和获得感之间的经济理性基础上,从更多保障农民进城居住权的角度上寻找破解方程的上佳答案。
对于农民来说,买房是大事。不少人甚至把大半辈子的积蓄搭进去。要想让农民进城买房,首先要看看有多少农民买得起房。如果以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标准,很多农民可能需要至少攒10年以上,才能在当地城区全款买套像样的房子。虽然现在有了住房贷款,农民也可以通过“首付+按揭”的方式大大缩短买房周期,但其后背大概率需要有稳定的非农收入作为支撑。也就是说,要想城里的房子真正属于自己,农民就必须从农业上转移出来。正基于此,多地将农业转移人口而非所有农民作为买房优惠政策的主要适用对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农业转移人口都能买得起房。第一代农民工,由于缺乏知识、技术,不少人只能回到农村养老。刚刚进城的农民工,财富积累还刚刚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况且,买房不是一万两万就能解决,也不是简单依靠在交易税费等环节的补贴优惠就能完全撬动的消费行为。因此,与其用打折式的销售思维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不如把政策“好钢”多用在保障农民进城居住权的“刀刃”上,让每一位农业转移人口都能够住有所居。
所居,不一定要所有。比如,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从申请资格到摇号几率,从租金标准到居住期限,便应该赋予农业转移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权益,让他们中的许多人逐步从狭小、逼仄和阴暗的城中村搬到宽敞、整洁、明亮的大楼房。
相信,伴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脚步中,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同样可以在“租购并举”等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找到多元化的有效解决路径,从而让地方政府不再为“卖房”而愁、进城农民不再为“买房”而忧。
(作者付伟,媒体人)
上一篇:
公共充电桩为乡村 产业增添“绿色动力”
下一篇:
盘活“沉睡”资产 乡村面临哪些难题?
上一篇:
公共充电桩为乡村 产业增添“绿色动力”
下一篇:
盘活“沉睡”资产 乡村面临哪些难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