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土气”被“借壳” 透支了大众的信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1月01日版次:02
| 兴农评 |
  最近,一“农村大姐”身穿花袄在田间说唱英文的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刷屏,粉丝量几天内暴涨上百万。这名博主将自己出色的音乐实力套在“农村大姐”的外壳下,不少网友调侃她是“拖拉机的外表,法拉利的内饰”。然而,有网友指出,这“农村大姐”其实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视频中的路人也是雇的演员。
  近年,短视频成为“新农具”,不少来自农村的博主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售卖本地特色农产品,拉动线下销售,带动农产业发展。各大平台也相继推出“新农人计划”,给予乡村创作者流量支持,助力乡村振兴。一些新农人摸索出一条“草根网红路”,如四川的“蜀中桃子姐”、陕西的“山居小齐”、湘西的“小甜姑娘”等等,他们走红后都把流量化为经济效益,联农带农,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康致富。
  “农村大姐”是否“借壳”走红谋利我们无从得知,但确有一些人把“乡土气”当成流量密码,利用平台对乡村创作者的扶持,把自己包装成农村人,打着联农带农的旗号,骗取平台流量。如“牛爱芳的小春花”利用农村贫困夫妻人设涨粉2000多万,开启直播带货后被网友发现“淳朴”的小春花竟是某公司法人。“借壳”博主玩新媒体明显比乡村博主更专业,进而快速占据了本应用于支持乡村博主的流量。
  因乡村题材被频繁“借壳”,“翻车”的博主不在少数,透支了大众的信任,真正的乡村博主被拖累。各新媒体平台应改变算法,精准识别,扶持真正联农带农的博主而非借壳走红的假农人,防止新“三农”赛道的红利被“伪草根”挤占,让属于乡村的互联网红利真正抵达农民手中。
□杨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