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消费券”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2年12月24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为促消费、稳经济,多地近期密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涉餐饮、家电、文旅、百货等多领域,规模普遍较大。新一轮消费券呈现发放领域有侧重、投放渠道多元等特点。(12月22日新华社)
  @沈建光: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当前有针对性地使用“消费券”恰逢其时。但发放“消费券”需要注意结合疫情控制的实际情况,分场景、分品类、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实施“消费券”政策,兼顾稳增长与保民生。
  根据统计局和社零数据,疫情发生以来,以餐饮、文娱、旅游和实体商超为代表的线下服务和零售消费因为场景关闭而遭受冲击。可选品类整体受到较大影响,汽车、家电等大件耐用品消费明显被抑制,服装、奢侈品、汽车、地产相关消费同比降幅均超30%。因此,建议消费券政策既要考虑照顾餐饮、文娱、旅游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以稳定服务业增长;也要发挥一定民生保障作用,重点向困难人群的生活保障需求倾斜。
  @明健:短期措施、长期展望相结合,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双促进,围绕消费端、生产端同发力,“四两拨千斤”的政府消费券将拉动数倍于消费券面额的消费增加,为市场注入强有力的信心。随着疫情缓解,群众将回归日常生活,将寻回往日的烟火气。顺应百姓消费的切实需求,发挥“乘数效应”,政府消费券提振消费市场的效果值得期待。
  稳经济大盘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工具,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只是众多政策举措中的一项。各地方各部门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实责任优化举措,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各方面政策措施要应出尽出、能出尽出,全力确保经济实现合理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熊志:还得看到,消费意愿不足,也跟经济稳增长存在压力相关,在一些企业、商家经营困难,员工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动力就会受到影响,更倾向于进行必需品的消费。
  针对这种情况,要在稳增长、保就业上下足功夫。比如,针对一些经营特别困难的行业、企业,可以推出减费降税的让利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尽可能为困境中的市场主体纾困。再比如,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经营方面降低门槛,提升服务效率,让企业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让消费券拉动的消费意愿延续下去,注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要促进消费,增强经济活力,就得给企业、商家充分减压,给民众持续让利,唯有如此,消费意愿和烟火气才会逐渐回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