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步步加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3月18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学完立马月入上万元”“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有证即可包分配”……“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培训机构打着整理收纳行业“有证才能上岗”的幌子,以“就业包分配”“轻松拿高薪”为诱饵,制造培训陷阱,引发大量投诉纠纷。(3月16日新华社)
@堂吉伟德:求职者的现实需求和急迫心情,恰好成为一些机构和平台的筹码——他们假借技能培训之名行牟取利益之实,要么培训粗制滥造、质量低下,要么以购物“大额返现”、刷单兼职赚钱等进行诱导骗取钱财,令求职者蒙受经济损失。类似操作,与时下常见的刷单诈骗有一些类似之处,比如都是通过平台引流,以诱人的广告吸引受害者兼职刷单,在受害者完成初步刷单任务后,会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其信任。之后,刷单任务的金额会逐渐增加,平台无法提现,受害者还可能会被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
对类似“副业培训陷阱”的治理,也不妨从打击电信诈骗的诸多方式中“取取经”。比如,在预防层面,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权利保护意识,保持“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警惕性,筑牢自我保护防线;可以强化平台审查责任——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已明确网络平台对其发布的内容信息有审查义务,当务之急是通过执行连带责任,让平台的审查责任真正落地。
@冯志刚:治理副业培训陷阱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斩断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知名网络平台进行引流的链条,厘清引流平台的法律责任,压实平台责任承担机制。根据互联网广告的相关规定,平台经营者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展示、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巡查,对于明显存在诈骗风险的副业培训广告,平台经营者也应当就用户的部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说白了,所谓的副业培训很有可能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落入对方的圈套。
@童天:问题的根源不是“培训”本身,而在于不良机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漏洞,抓住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的迫切需求,通过“虚假宣传”和“虚假培训”进行牟利。
针对培训类广告要细化专项法规、细则,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由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督落实信息平台的审查职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同时,要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帮助青年群体客观认识自身兴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过正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上一篇:
村集体无权剥夺“出嫁女”收益
下一篇:
向海借力要兼顾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上一篇:
村集体无权剥夺“出嫁女”收益
下一篇:
向海借力要兼顾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