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加力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改善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3年03月18日
版次:
02
| 推荐 |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农村消费环境与相关问题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综合满意度为75.35分,总体表现良好。比如,受访居民使用4G/5G移动网络上网的比例达到78.5%,80.2%的受访者对农村网络信号质量给出了积极评价;在网络信号高覆盖的基础上,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同样便利的移动消费红利,这包括无现金支付、手机扫码支付、网络消费习惯等在农村逐渐普及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也显示,农村居民消费综合满意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背后原因就在于,农村消费环境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这包括农村老年消费者权益保障难,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短板较为突出,农村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依然存在、商品质量有待提升,农村消费供给有待丰富,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还有待规范等。
从供给端来说,要着力在农村流通设施与农村市场优质供应上下功夫,大力畅通下沉和上行双通道,不断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商超、便利店等零售终端少,物流配送时效慢,农产品流通网络不健全等,是不少县域地区流通体系的短板所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供需循环。当前,农村居民消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品质型消费正逐渐取代温饱型消费,因此要多角度发力丰富农村消费供给,加强商业资源调度配置并适当补贴,着重发挥相关商业连锁和供应链优势,着力发挥品牌供应链和农村电商新业态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商业的丰富性和标准化水平。
从需求侧来说,要在提振农民消费信心、提升农村市场监管水平、营造安全、放心、健康的消费环境等方面写好大文章。
报告显示,44.5%的消费者表示最近一年内曾在本村及附近的市场上买到过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食品类预包装产品和部分烟酒、饮料产品问题相对集中,35.0%的农村消费者表示本地实体店不提供退货、换货等售后服务。说实话,这些问题产品与售后阙如,是非常影响老百姓消费信心的,倘若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农村本地消费力加速外流到城里,成为乡村现代市场体体系建设的一大掣肘。
为此,一方面,必须完善农村消费者维权支持网络,建立健全服务农村基层的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加大消费教育宣传力度,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进乡村工作,并根据农村居民需求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消费维权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必须把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等多方面措施,严厉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
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聚焦更好服务农村流通,把握流通变革趋势,顺应流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流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治理和消费者满意度提升,不断增加农村品质消费供给和消费维权供给,实打实增强老乡们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助力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生活。
(转载自3月16日人民网,作者子鸣)
上一篇:
向海借力要兼顾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下一篇:
构建乡村化的 教师培养体系
上一篇:
向海借力要兼顾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下一篇:
构建乡村化的 教师培养体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