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擦亮“农科院美食”招牌需多方合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18日版次:02
  目前,网上出现不少号称“农科院”“农业大学”研发或推荐的食品,有些称可以降脂瘦身,有些称健康有机。在一些视频平台,“农科院美食”时常与“国货之光”的面目出现。然而,近日有团队搜集了网上销量靠前或推荐较多的食品,送到检验公司进行专业检测,发现有的产品功效与宣传不符,有些所谓的权威背书,可能只是企业赞助了某项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健康美食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农科院食品成功出圈,正是源于消费者对科技的信赖。因为产品原料的专用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加工环节的规模化、市场运营的品牌化等等,整体比较符合人们大健康管理和营养管理的需求。在大健康背景下,农科院食品满足了细分小众高端人群的刚需,而这种刚需也随着其产业发展的成熟扩大至更广阔的市场。
  然而,对待这种“高学历”的农科院产品也要辩证地看待。首先,任何食品只要面市,都要经受监管部门的检测和市场的检验,农科院并非法外之地,盲目相信农科院美食没有必要;其次,农科院美食的名头响了以后,不少商家受利益驱使过来“蹭名牌”,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有的可能只是企业赞助了一项研究,有的只是相关企业参加了一次行业的峰会,就拉大旗扯虎皮,把农科院、农业科技大学的名字挂在自己的宣传当中,把普通的食品忽悠出高科技功能。
  这些商家骗钱事小,伤害消费者健康事大。整治傍着知名院校“开假店”、打着“高科技”噱头卖产品的行为,既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为了保障食品市场的清朗环境。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农科院美食的信誉。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科院美食的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力度,对于违规企业要严惩不贷,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要从制度上简化打假维权的程序,降低打假维权的成本,畅通举报的通道,让企业知道监管无处不在,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其次,农科院美食生产企业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产品的宣传,不得夸大产品的功效,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最后,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要轻信一些虚假宣传。在购买农科院美食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查看产品的相关证明和标签,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同时,消费者还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让不良企业无处藏身。
  当然,各地农科院、农业大学也要珍惜招牌,为自己的声誉负责。对于确与自身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别为经济利益放松产品质量控制,甚至不严审合作方资质,盲目搞联合研发、贴牌生产。当科研牌子沦为商家的欺世幌子,肯定会损害科学研究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只有通过各方合作,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健康、安全、可信赖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享用美食。
(作者叶雨,时评人)

下一篇:“养老骗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