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领乡亲学艺增收 系最美助农姿态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18日版次:02
| 农讲所 |
  连日来,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思平村小稔屯“仫佬族剪纸技艺展示传习馆”,多张桌子一字排开,桌面上摆满了香囊制作材料,当地妇女正在一针一线认真绣制仫佬族剪纸特色香囊。前述传习馆俨然成了村里一个留守妇女就业增收的“微工厂”。(5月15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因传承人减少,或因影响力趋弱逐步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紧迫而重要。毕竟,“非遗”没有社会受众和群体基础,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保护的边际效应也会趋弱,最终面临消亡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稔屯“微工厂”的出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这里提供的香囊制作材料和技艺传授,让妇女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同时也保护了仫佬族传统剪纸技艺的传承。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是必然路径,但在市场化进程中难免存在不合辙的情形。在小稔屯“微工厂”的实践中,主要针对特定群体开展普及与推广,像农业生产那样走“基地+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最终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传统技艺在商业化过程中站稳脚跟,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探索带领乡亲学艺增收,还体现了社会的关爱和责任。“微工厂”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让她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收入。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黄鹏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