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养老骗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3年05月18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山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做到“四看三思等一等”。(5月16日新华社)
  @黄海锋:提醒广大老年人平时要多听、多看、多问,涉及财产问题的决定,要向正规机关、企事业单位核实情况,多听家人、朋友、基层组织的意见。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年人不要贪图违法犯罪分子的小恩小惠,捡了芝麻。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贪图他的高利益的同时,他也在贪图你的本金。免费派送大米、免费旅游参观、免费问诊赠药等活动都要引起足够的警醒,不要在“免费”的诱惑下去“付费”,成为犯罪分子的“盆中餐”。
  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出门在外时,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住址、手机号码等信息,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在确认对方真实身份、资质信息及对自己信息保护措施前,不轻易提供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避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熊志:以“养老服务”型非法集资为例,它往往是让老年人交高额的床位预订费,承诺每年高息返还。但既然是非法集资,承诺的高额回报自然很难兑现,一旦机构卷款跑路,老年人可能连本金都拿不回来,多年积攒的养老本钱血本无归。
  老年人上当受骗,当然不能责怪他们贪婪。本身老年人的风险识别能力就相对更差,而且类似非法集资的运作模式,都是团队作业,手段比较专业、隐蔽。所以管住非法集资,首先得管住养老机构。
  @江帆: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资产配置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现实需求。可随着金融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很多较为复杂的新型金融衍生品和投资形式不断出现,这足以让人如坠云端,更不用说老年人了。目前有养老需求的人群,相当一部分是投资知识较薄弱的群体,如何保护他们远离金融诈骗风险,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关方面提出挑战。
  首先需要净化养老投资环境。无论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基金公司,应该在横向联合上加快创新,形成既分业又合作的财富管理服务模式,为养老投资需求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财富组合方案。其次要重视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适当性管理。开展养老投资教育,不仅是监管层和金融机构的责任,全社会特别是老人子女都应担负起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职责,共同筑起防骗防火墙。
分享: